對不起,外蕃人。
我和一個漢人給咱們丢人了。
考官左右瞧了瞧,掩袖子問道:“縣主可否解惑呀?”
羅雨風連忙緩過神,以手指點的位置為中心,用“虧圈袒”的寫字模式瘋狂掃視!
終于認出了兩個字:“仁義!”
話一出口,二人皆是一陣沉默。
奇迹并沒有降臨!
便是她也知道殿試的某些不成文的規則。
比如,保守派的答題思路一般就是以“仁”“義”貫穿全文,何況這司馬穰苴本身就是仁義的傳揚者。
考官一言難盡地瞧了她一眼,似是對她淺薄的學識有了新的理解。
羅雨風穩住信念,這算是常規答案!沒什麼能出錯的就是好事。
她連忙堅定了一番眼神,指尖緩緩下滑,吸引了考官的注視。
直至那指尖一頓,停到了一處。
此題為:夫能禦将帥而後能禦豪傑,能禦豪傑而後能禦夷狄,審本末之序,權緩急之勢,以制動靜之機,其策何上?
在答案中,羅雨風認出了“平陽”二字。
許是因這兩個字太簡單,因此沒有被過于拆分。
她振奮了一下,同考官解釋,這武生舉例了前朝的平陽公主招納起義軍,收編義軍之策,還算言之有物......
考官終于瞧見了拿分點,卻露出了遲疑之色。
羅雨風也明白,這樣的回答并不能讓如今的男帝眼前一亮。
因為在達官顯貴中,女子早已十分強勢了。
聖人看慣了這些,如果你對他說“在男子為尊的王朝,平陽公主不僅招兵買馬連攻數地,還組建出了一支留名千古的娘子軍,實乃一名奇女子!”那他的反應一定遠不如當時的皇帝來得新奇。
但羅雨風更明白,為何方耀祖會舉出這樣一個例子。
民間到底是不同的……何況,身為女子,當然會對女子們的英勇事迹感到振奮,此乃天經地義。
隻聽考官猶豫道:“這位......”
他糾結了片刻,終究還是将這難認的名字繞了過去,然後試探地看向羅雨風。
“可是......”
羅雨風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在問她,此人是不是羅氏門生?
她趕緊拿表情截住了這個話頭,什麼也沒說,隻是一臉嚴肅地搖了搖頭。
考官:“嘶......”
這是什麼意思?
那到底是,還是不是?
他一番猶豫,到底還是落了筆,在橫的中間添了一個豎。
羅雨風心中一沉。
人各有命,自己也是盡力了,若認了這個門生,以聖人對羅氏的忌憚,她今後的路也未必好走。
那毛筆尖尖的尾端一頓,又在豎的左右落下了兩點,最終橫劃了個“一”。
是個“平”字
羅雨風氣息提起。
一旁的考官擡起頭,二人便對視了一眼。
他往羅雨風的耳邊湊了湊,羅雨風突然警覺了起來。
此人給了自己面子,也不知會同自己說些什麼?
隻聽那考官神秘兮兮地歎道:“還得多謝縣公,這外蕃人的字,老夫實在是難以辨認,到時鬧出了笑話,可晚節不保!”
羅雨風:......
也行。
總歸此次外蕃人的名聲不是外蕃人敗壞的......
至于她自己……
她雖是謹慎,卻也總是因此感到自信自傲,絕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過錯。
這份答卷傳了下去,其他考官還要批閱,羅雨風都不必掂量時間便知道那答卷傳到了何處。
因為誰看誰皺臉。
衆人一看,皆想直接批個“下”,但定睛一看,前頭有個“平”字,論順序,應是位頗有名聲的老臣批的,于是不免懷疑起自己,埋頭仔細地研讀起來,最後也勉強寫了個“平”。
總歸因這方耀祖一人,連批卷時間都被拖長了不少。
待到最後唱分,因着藝優策平,方耀祖隻能被定為了次等。
聖人皺眉,問向身邊的中官:“朕記得昨日有個連勝二十九場的武生,可是這個方耀祖?”
羅雨風:……
一旁的兆中官回話道:“哎,正是她呢。”
“哦?”
聖人眉毛一挑,困惑不已。
有此等成績,怎地才拿了個次等?
“卷子拿來,朕瞧瞧。”
羅雨風隻覺得自己的靈魂都往後稍了稍,生怕被殃及。
聖人隻看了一眼拿答卷,便将臉皺在了一起,半響才清了清嗓子。
“這禮、吏、兵三部的閱卷之人皆是辛苦了。”
他倒是難得說了句體己話......
羅雨風松了口氣,卻聽四面八方傳來了一聲長歎。
她擡眼望去,隻見場上衆考官皆是同她一幅表情……
無論如何,這武舉終于落下了帷幕。
方耀祖若是出身名門望族,許還能憑借殿試前無古人的戰績特奏則個,可惜她隻是個寒門,策論平平,絕不出衆,字又是那般的醜,能拿到這個次等,都算是祖墳燒高香了。
而羅雨風也自然不打算當個無名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