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這事兒有點大,都上報紙了,人民日報都做了報道,宋盈君當時在江城,也都聽到不少人說,所以她記得。
之所以記得,是因為惠州也有過風光的日子的——當時惠州有家很大的造汽車的公司,大量地招人,而且從89年年底開始,那邊有很多房地産公司都湧進去,瘋狂地投入地産行業。
于是産生了大量的勞工需求,很多人在江城找不到工作的,都湧去了惠州。
宋盈君當時有不少工友都躍躍欲試,覺得這裡錢少,去惠州的錢多,她聽大家讨論得多,就知道了這麼一回事。
後來過了兩三年,惠州的那間汽車公司突然就不行了,工人們工資到不了手。
就連在建的好些個小區,突然工程說停就停,不少幹工地的人也沒拿到錢過年。
這場熱鬧,從89年開始,大概到93年的時候,就結束了,惠州留下了大面積的爛尾樓。
當時鬧哄哄的,很多人都知道了,宋盈君也不例外,因為那時她的工友們沒去成惠州的,也都在慶幸當初的猶豫。
反正當年這件事導緻很多人的錢都打了水漂,她當年因為窮躲過了一劫,現在又因為她事先知情而躲過了。
所以她不能讓她身邊的人跟着倒黴。
至于鄭月英和鄭飛燕,那倆就算了吧,她也暗示過了,對方不聽,那她也沒必要做這個好人。
宋盈君說:“迎客的兩個小夥子,你就還是讓他們迎客,保安的工作也歸他們管。”
蘇美蘭說:“我曉得的。”
火鍋店裡客人也喝酒,還喝不少,有時有人發酒瘋,還得靠那倆小夥子調停解決呢。
宋盈君再次強調:“讓他們留心點鄭月英他們,鄭月英之前就跟海邊算命的老婆子聯手做過些不法勾當,她這人沒什麼底線,防着她點總歸沒錯。”
蘇美蘭很贊成:“可不是麼,她就是有錢賺什麼都不怕,現在她時不時還把她進過派出所這事兒挂嘴邊呢,多光榮似的,說她進去過,天不怕地不怕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宋盈君就怕這種人。
她想了想,說:“别人我們管不着,但是别讓她到咱們店裡,撺掇咱們客人買惠州的房。你如果聽到客人有讨論的,也都能勸就勸兩句,他們不聽你也别争論。”
蘇美蘭有點摸不準:“我怎麼勸呢?就喊他們不要買?”
宋盈君手邊正好有報紙,就點了點其中一個标題說:“你就說,惠州的房很多跟外資是拉勾的,國家這幾年都還在讨論‘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呢,讓大家留心着點。對了,回頭你也跟三個女員工和迎客的兩個小夥子交代好這個事。”
蘇美蘭趕緊在本子上記下,又拿紅筆給圈了個圈。
宋盈君安排好衛家湧的店和人手,又跟蘇美蘭說好了,她管鎮上小炒店和火鍋店,她就是這兩間店的“區域經理”,她每月可以拿店裡總營業額的百分之一。
蘇美蘭是第一次聽這個名号,問:“老闆娘,這個區域經理是個什麼職稱啊?”
她弄不懂個體戶這套,隻會按工廠和單位裡的說法叫。
宋盈君給她解釋:“區域,就是限定某個地方,經理,就是管事的,就你是某個限定地方的管事的,放我們這裡,你就是鎮上小炒店和衛家湧村裡的火鍋店的管事人。”
蘇美蘭懂了:“老闆娘,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幹!”
店裡的收入跟自己的獎金挂勾,她就更上心了。
宋盈君其實都已經做好打算了,以後她成立了公司,公司上市之後,會給蘇美蘭分幹股。
但是這個事情現在八字都還沒一撇,她就不拿出來說了。
宋盈君安排好之後,觀察了半個月。
她看到妹妹和衛家娣的自立能力都挺強的,就放下心來。
宋子君現在也不嚷着要去打工了,似乎是衛家娣不知道用什麼理由說服了她,她無論有什麼事都跟衛家娣先聊聊。
再加上衛家湧中學的文娛樓建好之後,學校又加了舞蹈音樂和戲劇幾門課,這幾門課屬于興趣班,不占用平時的上課課時,隻在周六日開設,而且是免費的,報名的就能去上,對衛家湧小學部和初中部都是全面開放的。
宋子君三門都報了,她覺得這幾門課比上平時的課還有有趣。
宋子君去上課,衛家娣也跟着去看熱鬧,反正老師也不趕人,衛家娣就在旁邊聽,也跟着學。
這樣一來,宋子君有人陪着,也不無聊,熱情空前高漲,每天回到家都興奮地給宋盈君表演她當天學到的舞蹈動作或者唱歌技能。
她還嚴格按照舞蹈老師的要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壓腿,定時拉伸,說是為了保持身體的柔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