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年端陽這一日,百工各辍其所業,衆人皆入酒肆哄飲。藥市,酒肆,食肆皆會以雄黃、菖蒲、芷術等酒饋遺客人以慶賞端陽。
所以,端陽節,其實是食肆的大節。
阿泰在市井厮混了這許多年,自是最了解這些風俗,是以,擔憂杜時笙不了解這些,錯失了賺錢的好時機。
杜時笙卻滿不在乎地笑道:“咱們花糕賣的這樣好,不差這一日!端陽節那樣熱鬧,錯過了豈不可惜?”
如今,她花糕的訂金已到,頗有一種财大氣粗的傲嬌感。
“小娘子,你真是全天下頂好的主子!”
巧環恨不能過去擁抱下杜時笙,這些年,她在王府裡做婢子,還從未感受過市井街頭的端陽節,心中十分向往。
“但這些禮盒,須得今日都給老主顧和相熟幾家送去才是。”
杜時笙給兩人分了分活計,二人便分頭出了門去。
那日,原本定下魏修晏遣人來取。但是,杜時笙剛好有其他客人的花糕盒子和粽子要送,就順道讓阿泰将食盒以及許諾魏修晏的豬蹄鹹蛋粽子,一并送去大理寺了。
阿泰按照杜時笙所教,隻說家中送來吃食給魏寺正,角門的小吏雖瞧着他眼生,卻也接了。
此處按下不提。
阿泰正欲送下一家,卻瞧見街上圍着不少人看熱鬧。他湊上前去觀望一會兒,忽地激動得渾身發顫,拔腿便向清歡小館跑去。
“小娘子,街上……街上在送荷包,銅錢和老虎頭!”阿泰一進鋪子,便上氣不接下氣喊道。
杜時笙不知他是何意,端陽節時,有些大戶人家布施這些,不也是常有的嗎?怎的阿泰這般興奮。
于是,杜時笙放下手裡的賬本,笑道:“那你領了沒有?”
“不不,小娘子,不是給我的,是給襁褓小兒的!”阿泰急忙擺手道。
原來,阿泰看了會兒熱鬧,又向周遭圍觀之人問了問,這才知道。原來,朝廷忽然發了一道聖旨,說是聖人發夢,夢見一仙童坐蓮花下凡,言,五月出生的襁褓是仙童轉世,以助大稽驅除邪祟,風調雨順。
于是,聖人為感念神靈庇佑,便下旨皇宮諸人及皇室各枝,須在五月之中,日日在各坊贈送親手所制荷包、裹絨銅錢、虎頭和老虎肚兜等嬰孩辟邪之物,以表誠心。
“這下,五月出生的孩子再不會被耶娘抛棄了!”阿泰激動的眼圈都紅了。
回來的路上,他幾次想,若是自己此時才出生,是否也能做個有耶娘的孩子?
可是,耶娘的形象于阿泰實是太過模糊,想到小娘子對自己的的好,他還是堅定認為,于他來說,現下便是最好的日子了。
杜時笙聽了,也十分欣喜,但心中難免疑惑,如此陋習,在民間流傳也有些年頭,官府屢禁不止,今年,不知為何聖人突然治理此事,想來并不是偶然,定是哪位達官直接上奏到聖人處了。
不過,無論怎樣,塗娘子和孩兒必能平安無事了。這幾日,杜時笙每每想起塗娘子,皆隐隐擔憂,但又不知她是哪家府上的娘子,無從打探她母子二人的情狀,隻能在心底暗暗禱念,望她二人平安順遂,渡此坎坷。
現下,她終于放下心來。
心情大好,杜時笙提着幾個食盒,出了門去。幾家關系親近的朋友和客人,還須自己親自送端陽花糕才是。
“何郎君安好。”杜時笙敲了敲遲雲書肆的門,笑靥淺淺地拎着食盒,推門進了書肆。
“杜娘子,今日可巧了,某正要将初版刊印的話本子,給杜娘子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