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現實和理想你更願意待在哪個世界?”
“能不能問些适合正常人答的問題。”月島螢雙手搭在欄杆上有些無奈地望着身邊的女子。
“理想的世界是你想成為的自己,現實的世界是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在的絕對差距。”尋一本正經地解釋道。
“多謝你的解釋啊,”月島螢的嘴角抽了抽,“我并不讨厭此時此刻的自己。”
“我清楚在職業選手中存在着許多比我優秀的副攻,這是我要面臨的現實。如果我願意封閉在自我滿足的理想世界中,那麼我大可不用選擇做職業選手。”月島螢說道。
“那麼,您認為從前隻是把打排球作為一項愛好和現在把打排球作為一種職業相比,有什麼較大的區别嗎?”尋問道。
“壓力。”月島螢不假思索地答道。
“這種壓力來自各方面,我的家人尊重我做出的決定,所以外界因素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主要來源于我自己。”
“比賽有輸有赢,有打的好的人也就有打得爛的人。不能為隊伍得分的人就将失去上場的機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能上場的球員至少對于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的比賽,是沒有價值的。所有的職業選手都是在接受了這一事實的基礎上負重前行的。”
“隻是作為愛好的話,能夠悠閑地擁有彌補自身缺漏的時間。但是,作為一名職業球員,如果不能馬上調整好狀态,不斷地思考怎樣才能為隊伍得分,一旦被剝奪上場的資格,就會面臨十分尴尬的境地。沒有退路,這是我選擇了以排球作為自己的職業後産生的覺悟,我沒有退路,不打排球我将無路可走。”月島螢說道。
“這是天才的通病嗎?”尋歪了歪頭。
“?”
“就比如,前面有兩條路。一條是寬敞的馬路,一條是随時會掉入河中的獨木橋。你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獨木橋,就好像從一開始就隻有這個選項一樣。”尋解釋道。
“因為路所通往的終點不同。”月島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