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诟病的,當屬他執意要立的當今皇後。
皇後劉天2,在趙惟明聽來是個奇人。
劉天是個孤女,為了生計十二歲起就四處賣唱,15歲時與他人成親。成親兩年被丈夫賣給當時還是韓王的當今聖上。
一進府就被韓王寵愛有加,紅袖添香日日服侍。
等到前朝後院頗有微詞,準備将矛頭對準她時,這姑娘主動向韓王請求離開。
沒人知道她去了哪裡幹了什麼,隻是四年前韓王登基,一紙诏書把她招進宮直接封妃。
元後病逝後,聖上屬意立劉天為後。群衆激烈反對,上書大罵劉天“出生低微,二嫁之身,不配為後。”
一開始完全就是皇帝和群臣的拉鋸戰,在某次皇帝被氣暈過去後,群臣雖然言詞沒那麼激烈,卻還是不肯退讓,認為“劉氏無子不能為後。”
劉天這幾年在幹嘛呢?她直接悶聲幹大事。
在後宮代掌鳳印管理地井井有條,更是改良織機增加産能,親自紡織勸農桑。後宮民間的名聲越來越好。
并且,這人三年抱倆,直接手握當今皇帝唯二的兩兒子。
景平三年,群臣反對的理由終于站不住腳,劉天一手一個娃登上後位。
景平四年,皇後劉天向陛下進谏,她身為皇後,是女子表率,恐天下女子不漸訓誨,不聞婦禮,品性疏頑,以增父母、宗族之羞。
故應創立女學以求裨助諸女,為宗族謀求佳婦。3
皇帝颔首。
群臣大都覺得這建議怪怪的,聽着聽像那麼回事兒,但怎麼都有種“不懷好意”的味道。
聰明的開始旁敲側擊找理由駁回這提議,楞的已經開始上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反對。
可如今的皇後已經不是那個孤苦歌女,皇帝也不是登基初一個血谏就能被吓退的新手村皇帝了。
帝後二人這四年攜手風風雨雨,共抗“奸臣”,情誼那是一天比一天濃厚,信任在潛移默化中早已不能被群臣撼動。
這一次也一樣,二人成功赢下這一局。
皇帝下旨在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五個府城、江南地區兩個府城,開辦女學。女學的學堂、教材皆由朝堂指定,夫子由宮内女官擔任,總體由皇後把關。
從這七個府城的八至十五歲女童中,挑選品貌皆佳者,入女學分專業學習算學、醫學、書學三類,在讀期間所有費用皆由朝廷所出,優秀者直接由皇後指婚并且禦賜陪嫁。
消息一出,舉國嘩然。
這道聖旨傳到趙惟明耳朵裡,已經是半年後了,他們在茶館裡聽隔壁書生大罵:“牝雞司晨,陰陽倒置!”、“女子也能入官學,倒反天罡!”
他聽得心念一動,連忙參與進隔壁桌話題,書生們以為他要一起罵女學罵皇後呢,了。
秉着隻要你也讨厭皇後我們就是朋友的心态,将女學的事向趙惟明抖落個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