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綠陰肥,雨晴春亦歸。1老人家常說陰晴不定四月天,可初八這日老天爺倒是給了個涼風習習的晴天,晨曦初現,朝霞如染。
趙惟明并着其餘四人排在了考院北門的隊伍裡,等着過龍門,也就是讓官兵核驗身份信息并且搜身。
有了之前的經驗,今天便格外的從容不迫。直至抽簽選中了一個邊角地帶的号房,相隔十來步遠便是茅房,他也覺得還行,畢竟沒抽到茅房邊上不是。
大乾府試跟縣試考試内容相同,隻是主考官從縣令變成了知府大人。
趙惟明一直不明白同樣的試為什麼要考兩次,咱大乾開國皇帝就算穿越過來的,咋科舉制度抄還抄不明白呢,明清縣試是五場府試是三場,貼經雜文策論一個不落,他卻直接給ctrlV+ctrlC了。
不過這也方便了他府試,現剛碰到題便覺得很熟悉,逐字閱讀後便開始下筆寫文。唯一新鮮的是四書題的第二題,是一道截搭題。
題目是“而學之壯”。這是一道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的截搭題,即将“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中前一句的“而學之”與後一句的“壯”連在一起,變成一個題目。2
雖然是截搭題,但意思理解起來并不難,說的是讀書人幼時應勤于學習,壯年踐行所學施展抱負,也就是學以緻用。
趙惟明直接用學習緻用作為題目,借此展開是什麼+為什麼的論述,再結合原文後面說的“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镒,必使玉人雕琢之。”一句,升華價值到了璞玉需玉人雕琢方能成器,學子單單埋頭苦讀是不夠的,還需向聖人(這裡指大乾皇帝)學,以聖人教化雕琢自身作為結尾。
這種漂亮話不能說太多,說太多會顯得過于谄媚了。
他第一日的四書題答得穩紮穩打,第二日經義自然難不倒他。不知是不是縣試出的題過于怪誕,府試這回出題明顯收斂了很多,都挺常規的。
題目正常更是讓趙惟明發揮穩定,畢竟這些年寒窗苦讀未有一日敢停歇,他自認為考個府試還是手到擒來的。
第三日試帖詩不是他強項,他也沒想能發揮多好,規規矩矩寫出來,讓試卷考官挑不出錯即可。以他的經驗看,童生試不出錯已經可以算是中上了。
心态放松下,趙惟明還寫出了句:“折得一枝春,花影映朱門。”
他還挺滿意的,描繪生動,韻律和諧,自有一番風流态。
趕在申時最早的一波交了卷,這回他出來不用人扶着了,自個兒就能腰闆挺直走。
這會兒還有閑心讓對面茶攤老闆娘煮一壺花茶,慢悠悠等高澤方尹大壯他們出來。
此時陸陸續續出來些生儒,但凡有打過照面雙方有個眼緣的,趙惟明都會試探性地聊兩句,互相留個住址。
後續院試還要一同考試的生員結保,異地他鄉能找到信得過的人結保不容易。現在多認識幾個學子,之後若是能走到院試這步,找人結保便方便些。
大家對此都心照不宣,便都挂着友善的笑意,三三倆倆的聚在茶攤上交談。
高澤方也是自個兒氣宇軒昂走出來的,可趙惟明卻眼尖發現了這人拐彎兒出門的時候分明是旁人扶着的;
尹大壯卻是實實在在被兩人半攙半拖給帶出來的,也難為他那瘦弱小身闆,連着縣試府試也都能堅持到最後。
沒過多會兒此次結保的五人便都聚齊了,除了尹大壯外其餘人狀态都不錯,便各自寒暄兩句後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