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35章 大公國(3)

第35章 大公國(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月氏文化最與衆不同之處在于:他們信仰“雅赫維”,萬事萬物的主宰,一切生靈的真神。

在昭武城,聖殿裡的大祭司保管着兩套經文,用高下兩種方式昭示上天之道。

密不外傳的《喀巴拉》,披露了天地奧妙,隻在僧侶們關上聖殿那厚重的大門之後相互口耳授受。

公開流傳的是《次經》,不完美地重述了《喀巴拉》,以便普羅大衆的門外漢們領悟遵行。

如果九姓俗衆中的好奇者能被《次經》裡的故事所吸引,那就可以選擇抛棄塵世,加入禁欲隐修的僧團,從而獲知秘辛。

昭武城陷落之前,知悉奧秘的牧師們率領着部分民衆,逃入茫茫沙漠,生死未蔔。

其他的被俘者,則搬進了大秦都城的囚徒之家。

月氏奴隸們能夠回憶起《次經》中的大部分内容,卻斷絕了《喀巴拉》這項最重要的傳統,飄零無根,如若浮萍。

這比失去自由還要絕望的境況持續了二十年,直到“雅赫維”派來了祂的傑作:晁術。

作為始皇帝的顧問,博士官的日常一點也不繁忙。

但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秦廷七十博士每天仍在自覺地做自己的學問。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後,晁術在皇家檔案館“皇史宬”的閣樓裡查閱前代舊畫。

忽然,一股異香将他引向鐵架上二十四卷木牍——類似竹簡,但是木制的。

之所以發出香味,是因為闆條的材質用了生長在數千仞山巅之上的香柏木。

卷開來,發現每一卷都缺失單數的闆條和一半的“韋編”,用來穿起闆條的牛皮繩。

應該是被人刻意解下,另外編輯成冊。

更奇特的是,餘下的半數木簡上的内容,并非中原文字,而是由二十二個不同字母連綴而成。

這生平未睹的奇書,着實把晁術驚豔到了。

随後的幾個月,為求證簡牍文字的族屬,畫師走遍了胡人聚居的鹹陽西區。唯一能夠證實的,僅僅是簡牍文字并非流行西域的希臘文,後者是由另外二十四個字母組成的。

一個傍晚,空手而歸的晁博士就餐于城郊一所官驿,在此燒飯的都是西域的戰俘。

晁術進了前堂,剛在桌邊坐下,就瞥見不遠處的夥房裡,正在上演一場簡樸的儀式。

就見在那間一塵不染的廚房裡,一名中年男自正領着一名少年廚子,在後者小夥伴們的虔誠凝視下,展開一幅枯黃的長卷,用本族的語言朗讀一段文字。

好奇的畫家伸長脖子一看,發現那長卷上的文字,正與皇史宬裡神秘木簡上的同類!

就這樣,晁術結識了這所驿館裡的月氏奴隸,以及他們的頭人,伏瓦——就是在竈房裡引領少年讀經的那名中年人。

“那就是他們所謂的信仰!”被問到時,驿長恭敬地跟晁博士貶低着月氏人,“十三歲的月氏少年要用這種方式完成‘受戒禮’!”

聽驿長說,時年四十五的伏瓦真是個怪人。

他本是嫪毐帶來鹹陽的私廚,全面負責王子的飲食。

因為,月氏人的飲食從原料到烹饪有一套嚴格的規則。

嬴政親政後,伏瓦繼續留用,給若幹王室成員烹饪飯菜,直到九年後被重金遣散。

并沒有到到鄉下當起土财主,伏瓦留在鹹陽,将長期摸索出來的廚藝教給患難同胞,教他們烹制出既合其教規又有滋有味的飯菜來。

很多月氏奴——雖然不是所有人——因此擺脫了非人的勞作,當上了驿館裡的炊事員,并高票将伏瓦選為奴隸們的頭領。

現在,晁博士直到二十四木簡上的文字是月氏文。

下一步,就是請在鹹陽的月氏奴幫忙解讀其中的内容——他們肯定是認識本族文字的,比如伏瓦那天就在客棧引領受戒少年讀經。

但當晁術試圖接觸這個族群,卻一點也不順利。

伏瓦本人不作秦語,而生于奴役的年輕人雖說自然習得了官話,卻不願搶在頭人之前開口。

求問者最終彙聚了衆奴隸驚愕的目光,靠的是沾水在餐桌上描出香柏木牍的第一卷第一行。

那鬥折蛇行的字母組合,過目不忘的晁博士是将其當成一幅圖畫硬記下來的。

直到後來,他才知道所有月氏文都是從右向左橫向讀寫的——也就是說,皇史宬的木簡,在隻剩下月氏文的情況下,應該被一行行地橫放而非一列列地縱放。

而晁術沾水在桌面上寫下這行的時候,卻如中原文字那般自上而下地成列讀寫。

隻不過,晁博士将字母形狀寫得十分清晰,驿站的月氏奴們仍能讀懂這個句子。

還有,鐵架上的二十四卷木簡早已被打亂了順序。

也就是說,晁博士自以為的第一卷第一行,其實來自第七卷第一節;

這個匪夷所思的句子,無疑來自月氏人秘傳的聖經《喀巴拉》。

而且,本來是不該被文字記錄下來的!

若能互利共赢,幹戈可化玉帛。

鹹陽的月氏奴一直想重現那神聖的知識,晁術則想發現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