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還有一段日子,晏景重新跟着晏明回到了公司,季和也正式進入了季氏集團。
季蘭雖然相信季和的能力,但也有心鍛煉他,把他丢到了一個新設立的小部門,一方面是想磨砺磨砺自家兒子的心性,另一方面也是想讓季和建立自己的團隊。
部門新建,雖然資源比不上老部門,但人員關系簡單,水不深,剛好适合季和練手,以後的發展方向也是集團正在研讨的未來核心,雖然董事會還在争論不休沒有正式定下來,但總的來說支持是占大多數的,季蘭都已經開始着手謀劃了。
季和對此沒什麼意見,他收拾收拾就進了部門,還給自己捏了個大學實習的人設,他長得高,容貌俊,性格沉穩,沒有尋常高中生的天真幼稚,再拿出一點前世的神态經驗,裝得非常像個成年人,沒有人對他産生質疑。
倒是有個腦子發散的同事問過他為什麼姓季,開玩笑說他是不是跟老闆有點關系,季和以巧合應付過去了。
他開始跟着部門領導做項目,季氏主要涉獵領域是珠寶箱包這些奢侈品,還有高端餐飲和酒店,但季蘭有意擴大商業範疇,正在試探着開發新合作。
暑假剩下時間,季和和晏景各忙各的,一直到開學前,兩人都隻能每天晚上碰個面,有時候其中一人回來時,另一人已經睡了。
但兩人再忙,也會時不時地打個視頻,大多數都是晏景打季和接,有時候季和開會了或者靜音了接不到,晏景就一直打,除非季和給他留言了什麼時候給他回視頻。
季和對此很無奈,跟晏景專門約定了半小時法則,他跟晏景保證,做到有事一定留言,不會不接視頻,但晏景打了電話沒人接後,也要耐心等半小時,不能一直騷擾。
晏景不情不願地應了。
轉眼到了開學,兩人正式成為一名高二學生,淩熙和顧北寒也都放下事情回來上學了。
一中選科是在高一就完成了,四人組全都選了全理,季和晏景加上顧北寒,三人是全能選手,選啥都差不多,淩熙是實打實地偏理一點,每次考到二十來名的時候,一定是政治或者曆史拖了後腿。
季和其實很好奇,他相信淩老爺子一定給淩熙安排了課程,高中的内容說不定都學完了,對于政治曆史兩科,淩熙怎麼還是忽高忽低的。
數學也差了點,但主科沒法選科,淩熙躲不掉。
淩熙對此的回應是:我隻是發揮失常。
才不是那個政治曆史題好多都像找茬一樣,一個詞不對整句話就有問題,淩熙狀态好的時候夠細心,能看出來,狀态不好的時候他就覺得腦子暈,字明明都認識,怎麼組在一起全看不懂了?
他還有着曆史隻對了一個選擇題的光榮過去,知識點他都記得,但考試考得很活,材料基本都是陌生的,做題前他還要先做一遍文言文閱讀理解。
如果不是那次其他科目都很給力,淩熙就要掉到五十名後面去了。
既然選了科,那也就有新的分班,他們四人依舊在一班,隻不過年級從高一變成了高二。
班上有不少同學都是高一的老熟人,畢竟曾經的一班彙聚了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分科後也有不少人選了全理,比如體育委員。
開展新的班幹競選的時候,體委依舊熱情滿滿地自薦,他活力健壯的體格、振奮人心的發言以及具有先天優勢的同學基礎,讓他以絕對票數當選。
稍微出乎季和意料的就是他被舉薦成了班長。
高一一班的班長沒有選全理,于是,曾經的一班同學我瞅瞅你你瞅瞅我,都默契地推舉了季和。
熟人多就是這點好,新同學們都還在一臉懵的時候,曾經的高一一班人已經默默達成共識了。
季和推辭無效,遺憾當選,其他非一班的新同學們都在光榮榜上見過季和的大名,最終也沒有什麼意見。
主要是這一屆的同學們好像都沒什麼上進心,對當班委一點熱情都沒有,老師也很頭秃。
噢,除了體委。
高二的上課時間對比高一沒什麼變化,隻是科目變少後,有些課程的排課就會出現連續兩節的情況,因為是全理班級,三門副科都需要用腦子,一時之間有不少人覺得吃力。
季和沒什麼感覺。
他上輩子辍學時已經是讀完高二了,高中所有内容差不多都學完了,成績常年第一,這輩子他也有好好學習,對于新的學習生活沒什麼不太能适應的。
這天照常上課,照常放學,季和和晏景照常回到他們的小公寓。
路上買了點菜,晏景主動去做飯,季和便照習慣去洗了個澡。
洗完澡出來看到手機有個未接來電,是晏明打來的,季和挑了挑眉,回撥過去:“喂,爸爸?”
晏明是找晏景的:“小和,阿景呢?我給他打電話打不通。”
季和走出卧室往廚房瞄了兩眼:“他在炒菜呢,估計沒聽到。”
晏明隻好跟他說了:“之前阿景談了個跟宋氏合作的單子,要他把東西整理好發我,你跟他說他知道的。”
季和道:“好。”
他去廚房找晏景,說了這個事,晏景忙着炒青菜,給他念了一個文件名,道:“我已經整理好了,文件在我電腦裡,哥哥你幫我發給爸一下。”
季和便腳步一轉,又重新回到卧室,慢悠悠地打開晏景的電腦,非常熟稔地輸入自己的生日。
他和晏景的電腦密碼剛好是對方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