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看似熱鬧又不太熱鬧的氛圍中漸漸走遠。
齊霏基本上每日裡都窩在家裡學習,以至于爺爺奶奶都勸她休息休息。可是她知道,自己沒有什麼退路,她想走出這座小城,去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可是考大學哪有那麼容易,每個班能考上十幾個本科就不錯了,其他的也隻能選擇不入流的專科。她的成績還遠遠不夠,她沒有别的選擇,隻能埋頭苦學。
她家在三樓,她做不出來題的時候,往往會看向窗外,鳳山從南到北蜿蜒數裡,冬日裡的山上光秃秃的,不像是春日那樣翠山青蔥,給人希望。但是齊霏也知道,隻有熬得過這寂寞的寒冬,才會看到春日的暖陽,所以就又低頭讀起書來。
偶爾也會跟張敏通電話,倆人聊聊學習,聊聊假期生活,張敏本來約齊霏臘月二十九去逛商場,無奈齊霏二十九就得跟着爺爺奶奶去城郊太爺爺太奶奶那兒過年,倆人隻好作罷,待來年再約。
回城郊,在村裡過年,也别有一番情味,可暫時忘卻學業的繁重。老家的年味似乎要更濃一些,太爺和太奶給齊霏包了很大的過年紅包,家裡小輩的有和她差不多大的,也有比她小的,算起來有五六個,在一起放煙花,玩的不亦樂乎。柴火飯也特别好吃,熱騰騰的紅豆小米粥,蘿蔔餡的丸子以及炸的帶魚、藕夾、紅薯條等等。
等到回家的時候,齊霏竟有些舍不得離開。太奶奶又給她帶了許多的好吃的,說别讓她學習那麼累,放假了就回家裡看看。
年初六那天,鳳城又下了一場雪,雖然沒有年前的那麼大,但是也不小。寒雪壓的樹枝都低了,齊霏坐在書桌前,看着窗外不遠處的廣場上,籃球筐下的空蕩,不覺失神。直到奶奶煮好了餃子,喊她出去吃午飯。
這兩年,爺爺退休之後,可以幫着奶奶看着店,奶奶才得以抽空回家來,給她包餃子吃,還做了香噴噴的油焖大蝦和幹煸豆角。
吃完之後她穿上羽絨服,圍上圍巾,和奶奶拎着保溫筒給爺爺送飯,一路上,雪依舊在飄飄冉冉的下,她卻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開心和快樂。
等到初八那天,盡管早晨一睜眼就在感歎時間過的太快,可還是早早的起床,吃過早飯之後,背着書包去上學。
第一節早自習,老高帶着全班同學做了個大掃除。掃地、拖地、擦玻璃、擦窗台等等,不過班裡六十七名同學,根本不可能全部都派上用場,老高又叫了一些人去操場上鏟雪,去打掃辦公室和圖書室,即使這樣,也還有剩餘。
差不多一節課的時間,班裡已經煥然一新。
新年新氣象,步入高二,齊霏也覺得自己似乎又長大了許多。她也給自己定了學習的目标,那就是到學期末,争取考到班級前二十五。
老高說,上學期期末,大家的成績和排名跟期中考試沒有太大的出入,就不大動幹戈的調座位了,等到月考之後再說。然後就簡單的将座位進行了平移,齊霏和周钺的位置平移到教室的左側,齊霏坐在靠窗的位置。
新學期,周钺似乎收斂了許多,上課的時候很少睡覺和看小說了,基本上都在還算是比較認真的聽課。
經過了上學期那将近兩個月的磨合,齊霏感覺自己現在可以以更平靜的心态和他相處,不再那麼局促不安。
轉眼正月已過,到了農曆二月的時候,天漸漸的暖和起來,不再像冬天那樣徹骨的冷。校園裡梧桐樹枝頭的綠芽也漸漸的冒了出來,但是因着天還是帶着些料峭的春寒,所以那綠芽也處在試探的階段。
那天下午的最後一節課是化學課,黑闆上老師寫的密密麻麻的都是那幾道溶液酸堿性題的解題思路,齊霏還是有一些步驟聽得稀裡糊塗的,下課之後,腦子一片混沌。
她和張敏都不愛吃學校的飯,中午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回家吃飯,下午時間緊,就拿點面包、餅幹和奶墊吧一下,等到晚上回到家,再多少吃點就可以了。不像那些住校或者是在外面租房住的同學,沒有别的選擇,隻能在學校吃。
張婧和她們班的趙蕊敲了窗玻璃的時候,齊霏以為她是找周钺的,周钺一下課就出去了,她隻能對張婧擺擺手,意思是周钺不在。張婧卻又跟她示意,讓她出來,她隻好出去跟她說清楚。
在後門處站定,齊霏說:“周钺不在。”
張婧挽着趙蕊的胳膊,笑着說:“我不找周钺,我找你。”
齊霏自然疑惑,不知道她找自己到底有什麼事情。
張婧應該是很會和别人交往的女孩,齊霏不了解她,自然不能盲目的用“八面玲珑”這個詞來形容她,隻是覺得她笑意粲然的樣子,帶有幾分若有若無的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