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天上有好多的小星星。”夜間,一個四歲小孩跟自己的媽媽走在外面的路上,這個四歲小孩指着天上,對媽媽說道。
無論媽媽有沒有回應,他都是要表達這個的。那既然都表達了,就肯定很希望媽媽能有回應。
媽媽很随意地擡起頭,看了一眼夜空。夜空中果然有着很多的星星。
星星對四歲小孩來說,是還有興緻在的。但對看了很多年、已經見慣了的大人來說,還是太過平常,不值一提。就連大人與大人之間聊天的時候,都不一定會注意什麼星星。
大人的世界東西太多太雜,經曆也太過豐富,光是别的就算聊個徹夜,也不一定能聊完,誰還去管天上的星星呢。就像大馬路,就像花草,知道它們存在,但誰也不會去刻意關注。
可是小孩會啊。
這個四歲的小孩好像對星星格外感興趣。至少當下是這樣。他擡頭看着天上的星星,隻覺得星星越看越多,越來越數不過來。夜空中那些發着白色摻一絲金色光芒的星星,有些靜止如畫,有些迅速閃動光芒。他不明白為何星星與星星之間會有所不同。
四歲小孩仰着頭又看了看這片夜空,最後發現了一點:“媽媽,月亮旁邊有一顆星星是最亮的。”
媽媽因為孩子的話再一次擡起頭随意一看,果然如孩子所說。
“那是木星。”媽媽說。
孩子:“那顆最亮的星星是木星嗎?”
媽媽:“對。”
孩子:“媽媽,每一顆星星都有名字嗎?”
媽媽:“也不一定。星星非常之多,根本命名不過來。”
孩子一邊看天上的星星,一邊認同媽媽的話:“媽媽,星星真的好多呀。”
媽媽:“這隻是肉眼能看見的,宇宙中還有很多很多肉眼看不見的星星。”
孩子:“還有什麼星星有名字呀?”
媽媽:“比方說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牛郎星,織女星,天狼星,北極星……可多了。”
這些星星的名字,四歲小孩都第一次聽,處在這個能看到星空的夜晚裡,隻覺得新奇,對它們并沒有概念。
“媽媽,我們能抓到星星嗎?”四歲小孩說着就舉起雙手,發現抓不到,又踮起腳,還是抓不到,跳起來,依舊抓不到。
“當然不能了,星星離我們可遠了。”媽媽說。
四歲小孩剛剛做了努力,從他的視角看,星星跟他的距離好像真的沒有變化。星星果然離他們很遠。
四歲小孩看到周圍有很高的樓房,看到星星就在樓房頂部的位置,覺得如果能上到那高高的樓頂就能碰到星星了。
一定是這樣。
“媽媽,那我們到樓頂上去就能抓到星星了吧?我想帶一顆星星回家。”四歲小孩指着樓頂看着媽媽。
媽媽輕輕一笑:“不能。”
四歲小孩:“為什麼?星星就在樓頂那裡呀。”
媽媽:“不在。”
四歲小孩:“在的。在這裡就能看到星星就在樓頂那裡。”
小孩看着樓頂的方向,眼裡無限向往。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到樓頂上面去。他也不知道住在樓房裡的人們是怎麼進到這麼高的樓裡面的。
媽媽:“星星很大的,也很遠,拿不了。”
小孩有些不贊成:“星星不大啊,星星就小小一顆。”小孩伸出拇指和食指比劃了一下,像捏住什麼很小的東西一樣。
媽媽:“星星離我們非常遙遠,所以看起來小,但其實它可大了。”
小孩:“有動物園的大象這麼大嗎?”
媽媽:“比大象大多了。”
小孩:“啊?那我拿不動了。”
小孩面露沮喪。
小孩:“媽媽,我想去樓頂。”
媽媽:“去幹什麼呀?”
小孩:“我想摸一摸星星。”
媽媽:“樓頂也摸不到。”
小孩還是不信。因為從他這個角度看,星星就在樓頂那個位置。隻要到了樓頂,就能夠接觸到星星。他有了執念:一定要到樓頂那兒去。
小孩:“媽媽,他們是怎麼上去的?”他指的是住在高樓裡的人。
“他們啊,是坐飛機上去的。”媽媽沒有任何表情道。
四歲小孩信以為真。這就難了,去哪裡弄飛機呢?他知道飛機可以飛起來,他也見過飛機。所以,他相信高樓裡的人是坐飛機上去的。
媽媽光是看小孩的樣子,就知道小孩羨慕住在高樓裡的人,羨慕的是住在高樓裡的人可以碰到天上的星星。當然,是小孩自己認為的上高樓就能碰到星星。事實并不是那樣。
小孩心裡也确實是羨慕。媽媽猜對了他的心思。
從這一刻起,能上到高高的樓頂上去抓星星,就成了四歲小孩的願望。
這天晚上,他跟着媽媽一起回家,就如同以往有過的若幹次跟媽媽回家那樣。在媽媽看來,這再平常不過。事情平常,日子平常,沒有什麼特别,不久之後就會忘記哪月哪日帶孩子出去過一次。
但是對四歲小孩來說,這可不平常。他心裡多了一個願望。他已經親眼看見星星就在樓頂,隻要上到樓頂,星星就能觸手可及。可惜的是,沒有飛機啊。有飛機就方便啦,就能上去啦。
他家不住那個高高的樓裡。他家在其他樓房。哦,對了,試一下在自己家住的那棟樓樓頂能不能碰到星星。
他央求媽媽把他帶到自己住的那棟樓樓頂。媽媽覺得也沒什麼關系,便滿足了他。他很開心。
媽媽一定是騙他:即使到了樓頂也碰不到星星。他才不信呢。明明在樓下的時候就親眼看見星星就在樓頂那兒,怎麼可能碰不到。
媽媽帶着他到了樓頂。他迫不及待地沖出去,準備迎接他的星星。
可當他擡起頭一看時,驚呆了:星星怎麼會不在這兒呢?明明上到了樓頂,為什麼星星與他之間的距離還是沒變化?為什麼星星還在那麼高那麼遙遠的夜空中?為什麼,還離自己那麼遠……
星星的大小與亮度完全沒變化,就跟自己在樓下看到時那樣。不應該是這樣,明明已經到了樓頂啊……
四歲小孩忍不住對媽媽道:“媽媽,我想要天上的星星。”
媽媽被小孩的天真想法逗笑了:“拿不到的,沒有人能拿到。”
四歲小孩:“那要怎樣才能拿到呢?”
媽媽:“能不能告訴媽媽為什麼你那麼想要星星呀?”
小孩想了想:“因為星星好漂亮。”
媽媽:“就因為漂亮,所以你想要嗎?”
小孩:“嗯。”
媽媽繼續引導孩子說更多,想要側面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那,你覺得星星具體是什麼樣的?”
小孩又想了想:“星星……如果我能把它帶回家,那晚上的時候就不用開燈啦,因為星星能照亮家裡。星星是軟軟的。”
媽媽:“為什麼說星星是軟軟的?”
小孩:“因為星星軟糖就是軟的,星星肯定也是甜甜的。”
媽媽知道了,孩子是在根據以往的經驗做出的猜想與判斷。家裡曾經買了星星形狀的軟糖,五顔六色,甜的,孩子愛吃。所以當他看到天上的星星時,便會聯想到吃過的星星軟糖。所以,才會這麼說。
媽媽打算跟孩子說實話:“天上的星星,我們是要不到的了。”
四歲小孩:“那,怎樣才能要到?”
媽媽:“雖然要不到天上的星星,但媽媽可以給你做星星,好嗎?”
孩子聽了瞬間滿眼驚喜,差點要蹦起來:“真的嗎?真的嗎?”
媽媽點頭。
孩子放聲嘻嘻大笑,興高采烈,拍起手來。
他跟着媽媽回家了。他恨不得下一秒就在家裡,因為媽媽說回家給他做星星。
他,也是個即将要有星星的人了。
他知道媽媽不會騙他,媽媽不是那種光說不做騙小孩的人。媽媽也知道孩子相信她,她也不會做騙小孩的事。她說到做到。
小孩看到媽媽拿出了各種顔色的軟吸管,長長一條,比用來喝牛奶的吸管長多了。媽媽說,就用這樣的吸管來做星星。
他期待了。他想看這樣的吸管是怎麼從媽媽這裡變成星星的。
他看見媽媽将吸管從中間對折,然後折啊,折啊,折啊。他也不知道是從哪一步開始,他便看到了五角星的形狀。
五角星!星星真的出來了!
媽媽很快便将一顆星星折了出來,用剪刀剪掉吸管多餘的部分,好了,這就是一顆完美的星星了。
四歲小孩格外激動。媽媽将星星交到他手裡,他馬上像捧着寶貝似地将星星捧起來,一邊跳着一邊喊着:“星星!星星!”
他很喜歡。
他捏着這顆星星舉過頭頂,盡可能地舉高。這樣,從他的角度看,就好像星星待在天邊。假裝待在天邊。
真的拿到星星了。
四歲小孩别提多開心。媽媽又用其他顔色的吸管繼續折星星。媽媽拿上一根吸管就開始折,不一會兒,一顆完美的星星便躍然手上。折了一顆又一顆,每一顆星星折的時間都不長,桌子上很快就堆了一些星星。
四歲小孩的眼睛也都快變成星星了。他看媽媽折星星的過程、看那些媽媽已經折好的星星。他知道,等會兒媽媽折好的所有小星星他都可以碰到。
他看得認真,看得專注,并滿懷期待。等一會兒,他就可以擁有各種顔色的星星啦!媽媽說的是真的,媽媽真的不騙他,媽媽真的把星星做了出來。
他是個有星星的四歲小孩。
他滿足了。
媽媽會把所有折好的星星都給他。
他也很開心地把玩這些折的星星。玩了好久。
可是,這終究是折出來的星星,并不是真正的星星。真正的星星,在天上,還沒碰到真正的星星呢。
對媽媽折的星星的喜愛是真的,擁有媽媽折的各種顔色的星星的激動也是真的,可是,說白了,那也隻是被折成星星形狀的吸管。是吸管,不是……星星。
對折的星星的喜歡是真的,那個是真的,可是對觸碰到天上的星星的執念,亦是真的,并且這個念頭又慢慢占據了上來。
他也沒有不喜歡那些媽媽折的星星,隻是覺得,此星星和彼星星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這個折的星星有了,那個天上的星星也想有。如果兩種都能得到,實在是再好不過。
他還是沒放棄想要天上的星星。得想個辦法才行。
四歲小孩想坐飛機。
星星離自己還如此遙遠,一定是因為還沒上到更高的樓。如果能到最高的那棟樓樓頂,就能夠碰到星星了。自己住的這棟樓樓頂抓不到星星,那就到更高的樓去。這個得坐飛機啊。
坐飛機就成了他的願望。
“媽媽,我們什麼時候能坐飛機?”四歲小孩問媽媽。
媽媽剛開始還不知道小孩為什麼要問這個,但很快就想起來了,小孩是在惦記去某個高樓的樓頂。
“你坐飛機,是想要星星嗎?”媽媽直接問。
“嗯。”他看着媽媽。
媽媽看着孩子純真的眼睛,微微愣了兩秒。沒想到這個逗孩子的“謊言”,孩子能記這麼久,還當真,還依舊惦記。
媽媽打算跟孩子實話實說:“星星啊,在地球外面,飛機呢隻能在地球之内飛行,飛不出地球。”
孩子:“那就是說碰不到星星了?”
媽媽:“對。”
孩子:“怎樣才能碰到星星?”
媽媽對孩子的這種執着感到有些頭疼。她想不到孩子還記得天上的星星,想不到孩子能對天上的星星念念不忘,想不到孩子能記這麼久。她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解釋。
她隻能說:“我們人隻能在地球上生活,出了地球就活不了,星星是不在地球裡面的。”
孩子:“為什麼星星能在地球外面呢?”
媽媽:“星星是屬于宇宙的,當然能在地球外面了。”
孩子:“為什麼在地球上能看到地球外的東西呢?”
媽媽:“因為它們足夠大,且有光,所以能看到。”
孩子不說話了。媽媽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孩子好像想好了,又問媽媽:“那怎樣才能抓到天上的星星?”
媽媽:“你是不是覺得天上的星星就像媽媽給你折的星星這麼大?”
孩子點頭。媽媽知道自己猜對孩子的想法了。這也是孩子執着想要天上的星星的原因之一。
媽媽:“媽媽告訴你哦,星星可大可大了,比好多棟樓房加在一起還要大很多,這麼大的星星,你覺得能帶回家嗎?”
孩子搖頭:“不能。星星真的這麼大嗎,媽媽?”
媽媽:“對啊,可大呢。”
孩子面露沮喪。孩子才四歲,還不會掩飾情緒,什麼都表現在臉上,媽媽光是看就知道孩子當下是什麼情緒。
媽媽用很溫柔的語氣耐心道:“其實媽媽也有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你想要的東西是星星,但是天上的星星是不可能抓到的了。沒辦法得到的東西我們就要釋懷,不要一直糾結它,這樣才能生活幸福。我們的心就這麼大,如果充滿不幸福,那幸福是不是就沒地方放了?”
四歲小孩略帶委屈地看着媽媽,點頭。
媽媽揉了揉孩子的頭,說:“乖哈。”
小孩又問:“那爸爸有沒有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呢?”
媽媽很肯定:“有的啊,幾乎每個人都有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有時候正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才會顯得那麼珍貴、美好。讓那珍貴的美好留在心裡吧,我們還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要追求,時間也很珍貴,時間是不可複制的。”
四歲小孩似懂非懂。他來到這個世界才沒幾年,對時間還不太有概念,他隻知道一個白天加一個夜晚等于一天,他隻知道太陽和月亮,隻見過晴天雨天陰天。至于時間……對目前的他來說貌似太深奧。
媽媽好像特别懂他,特别懂這個孩子的心思與想法,也知道怎麼做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她對孩子說:“寶寶現在先不要去想天上的星星啦,你想吃什麼呀媽媽去給你買。還有不久之後就是聖誕節了,到時候聖誕老人會給每個聽話的好孩子送禮物,說不定就會送你想要的東西哦。”
四歲小孩一聽,眼睛一亮:“真的嗎,媽媽?真的能在聖誕節收到禮物嗎?”
媽媽點頭。
四歲小孩:“太好了!我要做好孩子,我有想要的東西!”
媽媽:“那,寶寶想要什麼呢?”
四歲小孩:“我想要……一百根棒棒糖!”
媽媽:“這個不行哦,聖誕老人說吃太多糖會壞牙齒。”
四歲小孩:“聖誕老人跟你說的嗎?”
媽媽:“嗯,聖誕老人跟媽媽說過,說這個不行。”
四歲小孩:“你見過聖誕老人嗎?”
媽媽:“見過呀。見過很多次,你也會有機會見到。”
四歲小孩想了想,改了一下:“那我……要十個棒棒糖可以嗎?”
“可以啊!”媽媽說。
四歲小孩:“什麼時候才能有十個棒棒糖?”
媽媽:“聖誕節的時候咯。”
四歲小孩開始期待聖誕節的到來了。
還是個小孩,沒有賺錢的能力,看到任何想要的東西,都隻能默默藏在心底,或者許願能夠擁有。可是,再怎麼許願,願望再怎麼強烈,也無法改變他現在買不了想要的東西的事實。
同時,他也不知道的是,他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媽媽在外面逛街,逛街的過程中媽媽自己給自己買了兩根棒棒糖美滋滋地吃。
有時候,四歲小孩會問媽媽想要的東西得不到,要怎麼做才能夠得到。媽媽說努力就好。小孩問努力要怎麼做,媽媽說就是為了你想要的東西去奮鬥。
小孩又不懂了。他覺得,奮鬥?那應該很花力氣。很賣力地跑起來可不可以呢?跑個大汗淋漓,跑個氣喘籲籲,也很努力啊。這樣做為什麼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這是他的想法。他決定試一試。試一試看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比如棒棒糖。
媽媽發現他跑來跑去,跑得小臉通紅,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在努力,在奮鬥。
媽媽追問其中緣由,四歲小孩才說:“媽媽,我想要棒棒糖,隻要我很努力,就能夠得到。我現在在努力跑步。”
媽媽不知道該說什麼。但又被小孩這一小點兒為了想要的東西作出的“行動”打動到。賣力跑步,根本就無法莫名其妙換來棒棒糖,努力不是這樣用的。雖然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努力。媽媽想說。
“不要跑了,沒有用的,等聖誕節你就會有棒棒糖了。”媽媽隻是這麼說。
四歲小孩擡頭望着媽媽。他不理解為什麼媽媽會這麼說,為什麼自己做出的努力會沒有用、會換不來棒棒糖。
這隻能盼望了。眼巴巴地盼望。想要棒棒糖,除了期待别無辦法。隻是對于一個四歲的小孩來說,巴巴苦苦盼望有些殘忍。除了等待,沒有别的辦法。而聖誕節對他來說,又是那麼遙遠。
一個小時對大人來說很快就過去了,但對一個小孩來說,卻是格外漫長。因為小孩生活的時間沒有大人那麼長,一個小時在他們生命中占的比重比大人多。
媽媽告訴他:“對着流星許願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四歲小孩聽後,又多了一個願望:見到流星。
可是流星是多麼地難見。比星星難見太多。
雖然小孩才四歲,但是卻已經對這個世界充滿太多好奇。有太多想見的事物,有太多想要的東西。同時,他也不知道的是,未來無論他想不想經曆,都要經曆更多意想不到的人事物。
這不就是人生嗎。從一個不記事的小孩到懵懵懂懂,再慢慢過渡到大人的階段。誰都無法控制時間的前進,誰也無法逆轉人生。全都要随着時間變化,誰都逃不開。
在媽媽那裡,他知道了流星長什麼樣。它會出現在天邊,會發光,出現的時間很短。這就需要很注意了。很有可能,還沒來得及看見就會錯過。
他經常趴在窗邊觀看。媽媽問他看什麼,他說流星。
“一般是看不到流星的啦。媽媽到現在都沒見過流星。”媽媽說。
“你又跟寶寶說對流星許願願望能實現?”爸爸問媽媽。
“是啊。”媽媽說。
“那隻是個美好的情懷罷了,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爸爸說。
四歲小孩隻記得,他當時看見了爸爸,看見了媽媽,聽到了他們的對話,但是不能深刻理解什麼是科學依據,隻是隐約感覺,爸爸的意思是,對着流星許願願望能實現這件事,有可能不是真的。
但也不能怎麼樣。不能改變什麼。人類之外的事情,并不會随着人的意識改變。
這個四歲小孩想對着流星許什麼願呢?當然是……想坐飛機到更高的樓去抓天上的星星、想要快點得到棒棒糖。
還真執着。
媽媽已經告訴他天上的星星是碰不到的,他依舊惦記着天上的星星。每當在夜晚之時看到天上的星星,他會無比惦念。他會擡起頭看上很久很久。天上的每顆星星都靜靜待在每顆星星自己的位置,不會移動,特别特别靜。
四歲小孩也靜。星星怎麼靜,他便怎麼靜。他好像也變成了星星。隻不過星星在天上靜,他在地上靜。
好像世間的一切都忘了。周圍的一切人事物都不存在,全宇宙隻有這一片星空。整個宇宙,似乎就長這樣:黑夜,月亮,數不清的星星。偶有白色的夜雲。
他就這麼看。一直看。看得忘記時間。要不是媽媽來找他讓他去洗澡睡覺,他還會看上更長時間。
就算是去做别的事情了,他也依舊不忘天上的星星。他的腦海被那片星空鋪滿,好像活着就是為了用身體儲存整片星空。
天上的星星為什麼會摸不到呢。這個問題他一直記挂。就算是爸爸媽媽跟他講過、解釋過,他也依舊對天上那些星星抱有好奇。
如果知道有什麼辦法能摸到天上的星星,或者有能觸碰到天上的星星的辦法找上他來,他一定會立刻放下手上正在做的事,滿是興奮地朝他想要的星星撲過去,撲個滿懷。
什麼都不重要。想要天上的星星這個願望最重要。嗯……棒棒糖……也重要。想到這兒,四歲小孩做了個吞咽的動作。
星星喜歡吃棒棒糖嗎?如果喜歡,如果他有十根棒棒糖,他願意拿出九根分給星星,一顆星星一根棒棒糖。九根好像不夠呢,星星遠不止九顆。
四歲小孩開始糾結起來。這怎麼辦好呢。他咬起下嘴唇。
如果能得到超多棒棒糖,就能分給超多星星了。那就對流星許願有超多棒棒糖分給星星們吧。爸爸媽媽說過,想要交到朋友,就要學會分享。那就分棒棒糖給星星!
他每天都在盼望能夠見到流星。他将自己的這種盼望深埋于心,誰也不告訴,爸爸媽媽也不告訴。因為……爸爸媽媽不一定有辦法。
夜晚成了他最在意的時刻。他要天上的星星,他要流星。隻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流星也許也會在夜晚的時候來臨。他想。
他感覺自己在意得越來越“嚴重”。在意的是想觸碰到天上的星星的心,想要無數根棒棒糖分給無數顆星星的心。
他的意識似乎不在這個地球上了。他人在,身體在過着地球上的生活,就跟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一樣,上幼兒園,每天被接送,每天吃飯,睡覺。但那些對他來說,全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時刻關注着天上的星星。
不想星星的時候,他在想棒棒糖,擔心棒棒糖不夠天上的星星分怎麼辦。
因為心裡記挂着執念一樣的事,讓他有些不同于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會撒嬌哭鬧讓家長給買想要的玩具或者零食,他就從來不會,他隻會靜靜在一旁看别的小朋友的撒嬌哭鬧,眼睛有着小孩特有的雪亮,這點倒沒什麼不同。隻是這麼看,不會跟爸爸媽媽效仿這種撒嬌哭鬧。
隻是在看到跟星星有關的東西時,他才會被吸引住。一看就是好久,不知在想什麼,也許在想天上的星星說不定也是這個樣子。但他并不會向爸爸媽媽表達想要。
因為他真正想要的東西,根本不在地面上。這地面上沒有他想要的。他甚至緻力于表現得正常,表現得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其他小朋友該跳的時候,他也跟着跳;其他小朋友該跑的時候,他也跟着跑。不過在大人看來,他好像隻是比其他小朋友乖那麼一點而已。
他無所謂。他覺得大人怎樣都行。大人想要他幹什麼都行,他不耍脾氣,不把情緒放在跟大人的接觸上。他也沒有什麼特别要好的小夥伴。
不管是地上的任何玩具、事物,還是人,他都可以不在乎。他在乎的不是地上,而是天上。他喜歡黑黑的夜裡那無數的星星。仰頭看得多了,情緒便會越發靜如止水。那是人類跟宇宙最簡單的鍊接。
靜靜地就很好。有什麼好吵呢。這就是他不會撒潑打滾跟大人要東西的原因。他想要的,是天上的星星,這是大人無法給到他的。日子越度,他越意識到這一點。仿佛這個宇宙已經告訴他,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沒必要有什麼情緒,情緒沒有用,沒有用的東西就不存在。
白天,當他被大人拉着手走在路上的時候,他偶爾會擡起頭望望天上。白天過亮的光線讓他不禁眯起雙眼。因為白天太亮,自然是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星星微弱的亮光都被白天強烈的光線掩蓋了。
白天對他,是一個暫時看不到星星的時間段。用人與人之間的說法,就是暫時跟好朋友告别。但跟好朋友總有再見面的時候。跟星星這個好朋友再見面的時候,對他來說就是夜晚的時候。
這個時候,這世間的一切對他來說都變得不真實,不存在了。什麼都不是真的,隻有天上的星星是真的。
在地上見到的每個人都不是真的,每條人鋪設的道路都不是真的,每棟人造的建築都不是真的。真實的東西,都與人無關。比如植物是真的,泥土是真的,天空是真的。
人不是真的。
四歲小孩才四歲,卻抛卻了自己也是人的事實。所以他似乎不像人有着七情六欲,所以他不會跟人鬧什麼,所以這地上沒有他想要的物質。即使是想要什麼物質,也隻是為了自己那跟天上有關的願望服務。比如為星星準備的棒棒糖,比如能為自己摸到星星的飛機。
這是他認為的。這是他認為地上的物質能為他做到的,所以他才會想要。如果不能,他絕對不會去想地上的物質。
他也不知道對人的情感是什麼東西。幼兒園班上有個小女孩喜歡他,老師知道,小女孩的家長知道,他的家長也知道。但家長們隻把這當作小孩子之間的遊戲,一笑置之,隻有喜歡他的那個小女孩看他的眼神無比認真。
但對他來說,那都是别人的做法、反應。他沒有任何感覺,也沒有任何反應。因為那些,都跟他想要的東西沒有任何關系。他不感興趣。
小女孩的家長問自己的女兒:“谧寶,你喜歡他什麼呀?”
這個叫谧寶的小女孩望着天花闆,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亮亮的,皮膚雪白,玉雪可愛。是個漂亮寶寶。
“我喜歡他,我就是喜歡他。”小女孩天真道。
“沒有别的原因嗎?”谧寶的家長看着自己的女兒,追問。
“他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樣。”谧寶說。
家長:“怎麼個不一樣呢?”
谧寶:“别的小朋友太幼稚了,我不喜歡跟他們玩,但是他們都想跟我玩,還有個男孩子說我漂亮,天天跟在我後面,我不喜歡。隻有他跟别人不一樣,他不幼稚。”
家長:“你就覺得他不幼稚,所以對他比較感興趣,是嗎?”
谧寶:“嗯。”
在幼兒園裡,谧寶會比較注意這個跟自己同班的四歲小男孩,這個隻對天上感興趣,對地上不感興趣的四歲小男孩。她并不知道他喜歡什麼,在意什麼。如果知道,她不介意送東西給他。
雖然谧寶根本送不了。
某天中午,老師讓小朋友們準備午睡。谧寶是個聽話的好孩子,老師讓幹什麼,她都會乖乖照做。老師讓大家睡午覺,她便找到自己的小床,準備睡午覺。
她準備躺到自己小床上的時候,發現那個自己比較在意的四歲小男孩還在外面沒有進來。咦,他不睡午覺嗎?還在外面幹什麼?
谧寶跑了出去,站在這個四歲小男孩旁邊。
“池逸川。”谧寶叫他名字。
這個正在外面望着天空的小男孩聽到旁邊有聲音,不緊不慢地收回目光,看到的是跟自己同班的小女孩。小女孩正叫他的名字。
“幹什麼?”四歲小男孩問。
“你怎麼還不進來睡午覺呀?老師叫睡午覺啦。”谧寶說。
“哦,馬上了。”他依舊不帶任何情緒,隻是這麼應。
小女孩谧寶像他一樣擡起頭看看天空,沒發現有什麼特别,天空就跟平常的一樣。她實在看不出來池逸川在看什麼,拉着他的胳膊往室内走。
這個四歲小孩被谧寶拉了回去。老師看到進來的兩人,瞬間知道是怎麼回事,誇谧寶真棒。谧寶很開心,但是池逸川卻沒有任何情感。
就算躺在了小床上,就算蓋上了被子,就算閉上了眼睛,池逸川眼前依舊是天空的畫面。是剛剛看到的畫面。天空以及白雲,還有一點從他這個角度往上看,看到的一些建築的角角。
星星需要睡覺嗎。星星不睡覺的時候在幹什麼,那月亮呢?他的心裡裝的全是這些。他的腦海裡裝着整片星空。
這是清醒的時候想的。隻有睡着的時候,這些想法才被迫中斷,才會做夢,才有可能夢見自己生活周遭的一切。爸爸媽媽,幼兒園老師,幼兒園班上的小朋友們,幼兒園裡的搖搖馬、蕩秋千、滑梯……
夢裡的那些裡都是彩色的,鮮豔的,真正生活裡周遭一切的。但他實際惦念着的顔色,隻有夜空以及星星的顔色。
哦,再加上棒棒糖。
池逸川。這是他的名字。那天上的星星叫什麼名字?他很想認識星星們。可不可以讓月亮當他的老師,星星當他的同學?
如果真的一直碰不到天上的星星,那麼他會一直記挂着天上的星星。白天想,夜晚看,夢裡見。
下午放學,小朋友們的家長來接自己的孩子。谧寶跟自己的家長走之前,特意用眼睛尋找了一圈池逸川。
“小谧寶,你幹什麼去?”谧寶的奶奶看到谧寶脫開媽媽的手,問孫女。
“我去跟同學說再見。”谧寶說完頭也不回,直朝池逸川而去。
“池逸川!”谧寶蹦蹦跳跳朝那個小男孩過去,“我媽媽奶奶來接我了,我先走了哦,明天見,再見!”
池逸川靜靜坐在小椅子上,看着别處的眼睛收了回來,看向谧寶。
谧寶覺得池逸川是因為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家長接走了,而他的家長還沒來接他,正傷心難過呢,便蹲在旁邊耐心安慰:“川寶是不是在想媽媽呀?不過不要傷心,你的媽媽很快就會來接你哦!”
池逸川隻是望着谧寶,一言不發。他心裡什麼事也沒裝,什麼别的事也沒想。對他來說,除了天上的星星,其他沒什麼好想。
但是對谧寶來說不一樣。她認為池逸川不說話就是因為心情不好了,心情不好的原因就是他的爸爸媽媽還沒來接他。所以谧寶想要安慰安慰他,若是叫她陪一陪池逸川,她絕對不會拒絕。
“你不要難過啦,我們都是乖寶寶!”谧寶說。語氣就像對幾個月大的嬰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