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屬好文章!
我鄭重記下了該考生的名字——姜意如。
此乃奇葩,需慎待。
154.王驚雲
中行請我去面試某姜姓考生——他說那是個奇葩,他自身能力不足,不知如何處理。
居然能讓中行覺得能力不足!雖說中行不怎麼表現出來,但他可是一向對自己的才學挺自負的!
我十分好奇,趕緊跑去見這位奇葩。
見了他之後,我才知道,中行描述得含蓄了。
該人見了我後毫不怯場,口若懸河,指點江山,從自已五六歲講到了二十五六歲,長達半個時辰的自我介紹居然沒一個壞詞。
接着他開始談理想,從了卻君王天下事到晚飯想吃魚脍去洛水酒肆,又叨叨了半個時辰。
期間,他文從字順言之有理,神情自若落落大方,甚至感覺我更像個客人。
中行季衡,你是從哪兒找來的這麼個人才?
我不想等下去了,決定直接切入話題:“先停一下,你先說說你有什麼特長嗎?”
該考生眼前一亮,從自己身負縱橫絕學到吃魚絕不會卡刺,又說半個時辰。
…我錯了。主動挑起話題是我的錯。
不過我雖然被他的健談吓住了,但不得不承認,他說話特别講條理,還頭頭是道,在當年絕對配得上一個“巧舌如簧”,是韓非子見到了會咬牙切齒的類型。
而且從他的話裡,我多少能感受到,他雖然熱衷縱橫,但有底線有道德,和戰國時期的某些家夥有不小區别。
這是個和我們的夢想挺吻合的人。
我覺得這是個外交人才。有文化,有口才還不怯場,講的話似乎還很有道理,又是縱橫家,完美符合啊!
尤其适合對付那些政治無賴和靈王轉世,絕對能把他們說得想去撞豆腐自盡。
正好外事堂人手緊缺。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鄭重開口:“停——你合格了!現在你已經是一名正式良才了!一周後去外事堂報告吧。”
然後我趕緊溜了——拖着我因為坐久了而一瘸一拐的腿。
155.姜意如
我叫姜意如,太公望的姜,季孫意如的意如。
據我父母說,我一歲識字,三歲時便能開口著文,堪稱晉陽一代神童。
我父母為此大喜過望,花了大價錢讓我拜入名師門下,從此我便開始了我全年無休的做題家生涯。
遙想當年,我的同齡人在牙牙學語時,我在做題;我的同齡人在下河摸泥鳅時,我在做題;我的同齡人都結婚生子了,我還在做題……
終于,老先生拍了拍我的肩膀,交給我一卷古籍:“很好,現在你出師了,回去後好好研究一下這個,我相信你是能成大事之人。”
于是我終于畢業了,開始回家研讀秘籍——這是本關于縱橫的書。看完之後,我熱血澎湃。什麼叫挂六國相印!什麼叫破齊楚之合縱!從此之後,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了!
我當時在江州遊曆,于是我跑去江州遊說當地太守。
但我貌似找錯了人。
江州太守聽了我慷慨激昂的陳詞後内心毫無波瀾,一句“我江州自有州情在此,不适合縱橫家”就把我打發了。
這可怎麼辦?這時候回家不是丢大人了嗎?!這怎麼對得起我的父母和師父!
此時的我,又沒錢又沒方向。
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窮途未路之際,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我當初似乎也許好像算個神童。而徐遠現在出了個良才制,說隻要通過考試便可做官。
那我為什麼不去邯鄲考良才?像我這種經曆過正規教育,又名師出身的人,隻要消息屬實,當然不會有什麼壓力!
感謝師父的實力與傾囊相授,我順利通過縣考,有了良才資格。但當我終于坐上州考考場,翻開良才試題後,我傻眼了。
這都什麼玩意兒?怎麼滿篇儒家經典?
什麼時候儒學又成主流了?我盯着這些怪題,在内心把主考官八輩都罵了個遍。
但再罵也沒什麼用,題都空着我就别想考中了,而瞎寫得罪主考官估計會被終身禁考,承認不會又有失我做作題家的尊嚴…
于是我沉思片刻,潇灑提筆:
“儒非所好,畢生縱橫。”
多漂亮!多有氣勢!一股高深莫測隐世高人形象直接撲面而來啊!
可我思索一陣後,又擔心主考官覺得我隻是在不懂裝懂。
于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在考生簡介處填滿了生平榮譽,以表明我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嗯,這次絕對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