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等你回家 > 第39章 汾河晚渡

第39章 汾河晚渡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做詩人何許人也?”

公元前113年,44歲的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來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後土,途中傳來南征将士的捷報,時至秋風瑟瑟鴻雁南歸,漢武帝的樓船在汾河玉帶上汾河晚渡……

船上,君臣們舉杯暢飲歌舞升平,劉徹望着夕陽西下、紅霞滿天、飛鳥歸巢、人頭攢動的汾河兩岸,不禁感慨萬分,于是,便賦詩做了這首詞。

從此,“汾河晚渡”便成了古晉陽的八景之一。

接下來,淳于溷又演唱了明代詩人張頤的《汾河晚渡》----

[歌曲]“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

中流軋軋橹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遊幸秋,當時意氣誰能俦。

樓船箫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張頤的這首《汾河晚渡》,脍炙人口;他也将太原古城的絕美風景流傳了下來。古人賞景,除了自然風光之外,更多注重的是意境,正因為如此,張頤眼中的汾河晚渡,才那麼優雅、經典和純粹。

淳于溷的演唱,舒緩、别緻,又極具詩情畫意。

伴着悠揚的歌聲,人們舉目眺望----石坊矗立,莊嚴凝重,碧水清漣,飛鳥歸巢,夕陽西下,紅霞滿天,呈現了現代“汾河晚渡”的生态之美!

沉醉其中的人群裡,走出了一位“學究”模樣的老者,隻聽他吟詩道:

“汾水流逝雲滿天,腦畔依稀渡古船。

碼頭閑棄成标志,空載晚霞下西山。”

老學究來到淳于溷的身邊,坐定後,卻非談詩文,而是聊起了時局下,人們共同的疑問:“有道是,500年出一聖人【1】,700年出一偉人。淳于先生,這每700年出現的偉人----漢武帝、唐太宗,還有忽必烈,都與太原有關。在先生看來,自元朝至今的700年裡,能否還會從咱們太原,再出一位偉人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