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溷說:“毛主席就是千百年來,第一偉人呀!您還期盼,什麼樣的偉人出現?”
老學究道:“我指的是,能夠改變世界格局,引領人類進步,跨越上千年的偉大人物。”
淳于溷問:“有這樣的人物嗎?”
“有啊,”老學究說,“就是我剛才說的漢武帝、唐太宗和忽必烈。”
淳于溷笑道:“主席的功績,與這三位相比,難道還遜色麼?”
“有一點兒,”老學究道,“想當年,毛主席帶領中央走出陝北蘇區,他卻繞道走過臨縣、興縣、岢岚、繁峙等地方,去的西柏坡,卻沒有經過我們太原。要是他老人家能在我們太原拐個彎兒,走兩步,也不至于建國後,出現那麼大的錯誤,導緻我們的國家走了彎路。”
淳于溷說:“那時正值内戰,太原又是閻錫山的大本營,你讓主席怎麼來這兒走兩步?!”
“都是天意啊,”老學究道,“你可不要小看這兩步啊,唐宗漢武,正是因為來過太原,才把中國帶入了輝煌!”
淳于溷又笑,“有這麼玄麼?”
“你看唻~”老學究理論道,“剛才你曲子裡,也唱過---就因為漢武帝在汾河裡劃了一會兒船,他不僅使得西漢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更使得大漢民族從此閃耀登場,并在此後兩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屹立不倒!”
淳于溷又問:“那,唐太宗,也來太原走了兩步?”
“何止是兩步?”老學究道,“你知道,太原為何古稱‘龍城’麼?”
淳于溷問:“為什麼?”
老學究道:“因為在2500多年的曆史中,太原出了多個皇帝呀!”
淳于溷略顯驚訝,“是麼?”
老學究說:“小的,名聲不大的,咱先不說;光說有名的,就有---帝堯、大禹,這二位就曾在太原建都---晉陽;漢文帝劉恒八歲,就來到太原為代王,16年後即位并開創了文景之治,成就了西漢盛世;漢景帝劉啟,就出生在太原;司馬氏,先被封為晉公,治所就在并州[太原],晉封為晉王,因此立國号為晉;隋炀帝楊廣即位前為晉王,封地也在晉陽[太原];唐高宗李治為晉王,封晉陽[太原];武則天就是并州[太原]文水人。”
淳于溷笑道:“這裡面,也沒有秦王李世民呀?”
老學究說:“你可知,李世民有一個綽号,叫‘太原公子’麼?這是因為李淵在太原做留守時,人們對李世民的愛稱。
也就是在,1407年前的今天[公元617年6月23日],唐家父子[李淵、李世民]在太原反隋起兵造反了。也許,他們也就是趁着這樣的月夜,從太原出發攻打的長安,并建立盛世的大唐帝國。
一千多年過去了,李世民的輝煌偉業,對世界的影響,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榮耀,仍曆久彌新、熠熠生輝。”
淳于溷暗笑道:“我記得,好像,忽必烈與太原沒有什麼關系吧?”
“咦~,有,沒關系咋行!沒關系,這位元世祖能做出那麼大功績?”老學究問,“你吃過我們太原最著名的‘羊雜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