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傍晚,師徒三人溜達到了杏花嶺區五龍口街。
在太原的大街小巷,總能找到那些熱鬧非凡的蘸串兒攤。蘸串兒,顧名思義,就是串串要蘸着料吃。它與麻辣燙、串串香不同,太原的蘸串兒有着它獨特的吃法---站着吃!
5月4日,央視農業農村頻道“中國好時節”欄目---以《好時好味.山西太原暖壺盛醬汁 串串蘸着吃》為題,報道了風靡太原的特色小吃“蘸串兒”。
“串兒”,是女孩們的最愛,無論是肉的還是素的;也無論是烤的,還是蘸的,都會讓她們垂涎三尺,每每遇見,便拉不動腿兒。
王奕博回頭不見了任飄飄,發現她在一個路邊的“蘸串兒攤”停住了,于是,便叫住了師父,回頭尋她。
隻見,任飄飄在明檔攤上,挑選着自己愛吃的“串兒”;王奕博也拉着師父跟着她去挑選。
吃蘸串兒,第一步是先來挑串兒,眼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串串,以豆制品和蔬菜為主。
各式醬汁被盛放在暖壺中,再倒入可加熱的保溫罐裡供食客品嘗,還有蒜蓉、麻醬、孜然等十幾種口味。
和其他地方蘸串兒的最大區别是,這裡的串串都是熟的,食客們拿着挑好的串串,圍站在調味台旁,隻要蘸上醬汁就可以直接開吃。
蘸串兒是否地道,關鍵看醬汁。
醬汁是蘸串兒的靈魂,涼的熟串裹上醬汁後就有了溫度。
看見淳于溷像外地人,店長便過來介紹說:“醬汁講究黏稠度,要裹滿串串才有味道。每一罐醬汁,都像一個味道的盲盒,吸引着你的味蕾。為了衛生起見,品嘗蘸串兒時,一串隻能蘸一次。”
看着任飄飄手裡的一大把串兒,淳于溷關心地問:“你這裡的串兒,多少錢一串?”
“1元錢5串,絕對的味美價廉。”店長笑了笑,便離開,照顧别的客人去了。
身邊的一位老人對淳于溷說:“蘸串兒,是我們這些老太原人,心心念念的記憶中的童年味道啊!你也嘗嘗,絕對好吃!”
淳于溷哪能和青年人相比,任飄飄是吃了一把又一把,嘴巧,手勤,小腿兒也跑的快,不一會兒,幾十串“蘸串兒”,就裝進她的肚子。
吃了五六串的淳于溷,有點兒站不住了,便跟着那位老人去路邊的老人堆兒,“沙堆”去了。
老人們談論的還是前幾天,在這個小區發生的“淩晨商販與城管起争執,西瓜被摔一地”的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6月19日淩晨3點,城管部門派出十多輛車和幾十名執法人員,處理一個看似平常的路邊西瓜攤。但這個攤點不簡單,攤主竟然在紅綠燈旁堆放了幾十噸西瓜,嚴重影響了附近的交通。
周圍的居民,自然受不了他的這種霸道行徑,紛紛向城管投訴。
接到多次投訴後的城管部門,便派人找過這位商販不止一回,希望能和和氣氣解決問題,可誰知道商販一直不買賬。一次次的勸說,最終都是不了了之,隻好選擇在人流少、影響小的深夜時分進行強制清理這堆“路障”。
到場後,執法隊伍開始搬運這些西瓜,準備将它們全部帶走。結果,商販看着自己的西瓜被一車車拉走,心急如焚,一時沖動,把路邊的西瓜都給砸了……
淳于溷問:“官方是如何回應此事的?”
帶他過來的那位老人甲說:“20号,區委宣傳部領導責成杏花嶺區城管部門,對此事進行回複。城管局的李先生表示,‘從3月底開始,我們通過口頭和書面形式,三十多次勸離該商販,但該商販依然占道經營。6月19日,為了避免白天執法造成交通擁堵,淩晨3點我們對商販采取了執法措施。
我們的城管隊員沒有過激行為,所有的西瓜都是商販自己砸碎的。
商販自己砸碎西瓜後,我們聯系了屬地派出所和環衛部門,對事件進行善後處理。
大東關派出所表示,當晚确有民警出警處理此次事件,城管與瓜農雙方并未發生肢體沖突。西瓜系商販自己摔碎。”
老人乙道:“五龍口街,是當地的主要街道,來往車輛衆多。在此擺攤,怎能不影響交通?怎能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所以,城管這次強制驅逐,我看是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