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究欣喜地說道:“經淳于先生這麼一講,《推背圖》的43象,這都全講得通了,包括那句,最難理解的---惟有外邊根樹上。”
淳于溷問:“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老學究說:“老朽想,這一句,實則隐藏了兩個字。”
淳于溷追問:“那兩個什麼字?說來聽聽。”
老學究道:“老子曰,‘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也就是說,身處亂世,古人視‘右’為上,視‘左’為下;而‘上’又是‘外’,‘下’又為‘裡’。
你看,那句‘惟有外邊根樹上’中的‘惟’的右半部,加上‘邊’的根部,恰巧合成一個‘進’字;而‘樹上’,還是指‘樹’的右邊,是個‘尌[zhù]’字,‘尌’同‘駐’。所以,這一句的含義就不言而喻了……”
兩位老人笑的像孩子,仿佛是發現了什麼端倪。
朗朗的笑聲,引發了飄飄姑娘的好奇,她過來問:“師父呀,恁倆笑啥?”
淳于溷止住笑,說:“我倆……笑王奕博呢。”
任飄飄納悶道:“笑他什麼?”
淳于溷:“他這唱的什麼呀!”
任飄飄:“郭有才的那首《諾言》。”
“我知道是《諾言》,”淳于溷轉頭跟老學究說,“你看,現在的歌曲,這歌詞……這都在表達些什麼呢!
什麼‘無奈人在風裡人在雨裡人在愛的歲月裡漂流’;什麼又是‘你我不能從頭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運左右’?”
老學究也輕蔑一笑。
淳于溷告訴任飄飄:“你讓奕博,唱岑參的那首《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給唐老先生聽一聽。”
任飄飄轉身離去,告訴王奕博,師父不讓唱《諾言》了!她找出蘇陽的《涼州詞》版本做伴奏,又用“古巴小鼓”為他加強氣氛。
王奕博也搜索出岑參的這首詩詞,照着唱:
[歌曲]“彎彎月出挂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裡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來三五春。”
唐老先生道:“中華民族自視為龍的傳人,但命運多舛。既然我們是龍的傳人,就有龍的内質---每每命運處于危在旦夕時,就需要隐藏自己,等待時機,崛地而起,重返世界巅峰。
俗話講:能大能小,是條龍;隻能大,不能小,是條蟲。這就不可避免,中華民族的曆史軌迹是跌宕起伏的。
而當中華民族危難時,那個隐藏之地在哪兒呢?就是你徒弟唱的這首歌曲中的‘涼州’。
涼州,就是現在的武威,它是‘五星出東方’中的‘東方’的中心位置,是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也是中外商人雲集的中心城市。
自漢唐起,就形成了‘一揚[揚州]二益[成都]三武涼[武威]’的三足鼎立局面,就如同現在的‘北上廣’。
每每有偉大人物的出現,都與這座城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彎彎月出挂城頭。”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城頭月出照涼州。”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涼州七裡十萬家。”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胡人半解彈琵琶。”
唐老先生說:“自從漢武帝派骠騎将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取得了這座城市,中華民族從此便走向了世界之巅。
第一個讓中國輝煌的關鍵人物,便是張骞。
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骞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開通後,涼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為連接中原與西域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關内外各民族,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絲綢之路的繁榮,為漢朝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财富,而涼州則是從長安向西的必經之路,扼住了涼州,就等于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
這條路,使得中國民族繁華了500年。”
[歌曲]“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