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蓮上過幾節美術課,對繪圖很感興趣,蘇茵草稿上的繪圖隻有簡單的線條,卻有一種利落的美感。
蘇茵傾身看了一眼,接過草稿紙,“建蓮,你知道棉花糖嗎?”
林建蓮想了想,搖頭。
“仙女絲?”
“雲片?”
見林建蓮眼神茫然,蘇茵笑了,“很快你就知道了,是個挺有意思的玩意,你應該會喜歡的。”
畢竟是棉花糖啊,年紀小的孩子很難不喜歡。
棉花糖在國外很早就有,蘇茵隐約記得機器是在一九零零年美利堅發明的,它甫一出現,就在博覽會上大受歡迎。這種食物在八十年代左右傳進中國,也深受國人的喜愛。
其實棉花糖機的結構簡單,原理也不複雜,沒有什麼技術門檻,在後世的大學課堂裡,簡易棉花糖機的制作隻是一項給學生課後練習實操的習題。
由于太簡單,蘇茵以前甚至沒有動手做過,但這不妨礙她設計一個符合這時代技術的簡易棉花糖機。
蘇茵要到城裡,正是為了找機會造出這機器,帶到大集去。
這個難得可以合法交易的機會,蘇茵打算抓住。
畢竟賺錢,正是蘇茵除了跳級外的第二個近期規劃。
這段時間以來,蘇茵的生活已經走上正軌,除了學習外,她将觀察、融入這個時代作為她的日常。
閑暇之餘,她也會回憶《六零替身愛人》的一些重要劇情。
劇情中,原主婚後大約第四年時,蘇父被查出肝部腫瘤,而且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蘇父如今身體看着還算康健,但恐怕肝部已經出現了病變。
别的事情都可以慢慢梳理解決,唯有急病不等人,蘇茵知道自己需要早做準備。
她不清楚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于是在學校時,她時常去公共閱覽室中借閱報紙。
時下最興的《文彙報》、《人民日報》上,多刊登的是一些先進思想與先進事例,偶爾也會登載國内各行各業的技術突破、重大成果等喜訊。
蘇茵連着跑了一個月的閱覽室,把近年來的一些報刊翻遍,終于看到一則關于京市醫療的資訊。
主要内容是:京市人民醫院建立了國内的第1間超聲波檢查室,引入了江南I型AB探傷儀雲雲。
蘇茵精神大振,很多腫瘤早期沒什麼症狀,體表檢查難以發現,如果有儀器輔助,就能盡早确定,盡早介入治療。
她仔細研讀,該新聞刊登的時間是一年前,按照這時期的國家效率,本市市區最好的醫院大概率也擁有了相關儀器。
蘇茵必須想辦法将蘇父帶去市區醫院體檢——劇情中蘇母沒患大病,隻是身體不大好,如果能一起帶去體檢,那就更好了。
這個過程裡,确認市醫院醫療水平,說服蘇父蘇母,找公社開證明進入市區,與醫生确定檢查檔期等瑣事頗多,并不是短期就能弄好的。
但無論如何先把錢備好總是沒錯的。
蘇茵将圖紙夾入草稿本,放入行李中。
……
蘇二嬸不肯做飯,但總是要吃飯的,她沉着臉坐到飯桌上,有心讓大家看一看她的臉色。
蘇玉梅隻當沒看到,蘇家奶奶不客氣地叫她挪了位置免得礙眼。
蘇二嬸臉色更黑,可惜沒人注意她,注意她的又不理會她。
一大家子齊聚在飯桌上,建軍建蓮圍着蘇本順一口一個外公,把老爺子喜得見牙不見眼。
他中氣很足,聲音洪亮,講笑話逗得兩個孩子哈哈直樂,滿屋子都是喜慶的笑聲。
蘇二嬸想發作也找不到機會,加上她慫蘇本順這個一家之長,隻能怏怏地埋頭吃飯。
直到晚飯吃完,又閑聊了一個小時左右,蘇玉梅帶着建軍建蓮連同蘇茵,一道坐上了回城裡的車。
蘇二嬸打算回房,結果被蘇家奶奶叫住了。
“不做飯,現在碗也不想洗了?洗碗去!”
蘇二嬸一擡眼,蘇本順正皺眉看着這裡呐,她咬了咬牙,低頭去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