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晚出門時一大一小還在熟睡。
這種極限作息對她來說并不陌生,雖然早起不是常态,但偶爾一兩次也算不上災難。
不過其餘嘉賓倒是無甚精神可言,鏡頭掃過,素面朝天的疲态硬是把節目效果裝點出幾分真實。
早間的采購任務分為三個小組,生鮮,時蔬及副食用具。
而分組環節由抽牌決定,節目組準備了一套标注有全體姓名的牌卡,由每位嘉賓抽取一張卡背完成随機分組,最後再統一揭曉分組結果。
也就是說,抽到誰的名字和最終歸屬哪一組,完全是兩件互不關聯的随機事件。
戲劇性也因着規則的安排大大提高。
怎奈天意最弄人。
樸晚好巧不巧地和李訇利分去買菜。
還不等自己有什麼反應,其餘幾位瞬間開啟吐槽模式,滿打滿算就兩個“懂行的”,他倆要真分去一組,其他人那豈不是什麼都買不回來?
那晚上直接關門大吉算了。
也不清楚這群人是竭力規避事端,還是的确考慮到資源分配失衡,經過此一番唇槍舌劍的協商,樸晚最終改去跟鄭知周和席答一起挑生鮮,ME和喬森組隊買菜,餘下兩人啟程去超市。
生鮮啊...
樸晚捏着節目組分發下來的資金信封,還未拆開,心裡已經隐隐有些不安。
節目組明确強調,初次采買任務要檢驗“員工”之間的默契程度,采購前禁止任何形式的“通氣”,嘉賓需在規定的預算裡,以組内決定的方式購買當晚能用得上的食材。
盡管任務安排聽着簡單,外景部分的拍攝也暫時沒有固定腳本,嘴上說能買回來就行,但實際執行起來,幾組的難度壓根兒不均衡。
素菜和副食用具的采購相對輕松,無非是那幾樣品種,但魚市不一樣,因為濱城本身的位置特殊,上有江,下臨海,故而造就了非常豐富的生鮮資源和極具規模的水産交易網絡。
不僅海鮮品種繁雜,魚販往來頻繁,更能吸引周邊城市前來進貨,進口、冷凍、新鮮魚貨應有盡有,選擇空間大的同時,陷阱更是數不勝數。
至于信封裡這兩三張鈔票,實在不夠看...
還有,最最關鍵的是,同行的兩位似乎沒什麼逛水産市場的經驗,剛進來就差點被挂在門口的兩條熏帶魚嗆得想跑。
這不怪她倆,畢竟嗅覺敏感度因人而異,有些人真的會因為丁點氣味就引發出全身的不适反應...
樸晚一邊掏出幾包事先揣來的口罩,一邊在心裡偷偷給自己默哀,魚腥味兒這事,她剛進廚房時也受不了,算是靠時間硬熬過來的,原本以為備着口罩以防萬一,不成想這次還真派上了用場。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樸晚也沒怎麼逛過這裡。
雖說在這行深耕多年,可自己沒什麼逛市場的習慣,夜露目前使用的菜單還是以肉為主,海鮮有一貫合作的供貨渠道,相比在這兒花時間應付預算,一通電話就能省下不少精力。
且不說魚市繞路,就連開張也比她的生物鐘早上一些,實在過來沒什麼意思。
隻是沒想節目組會把這些小項分開來算,不允許電話訂貨,要求嘉賓必須親自前往市場比價挑選...
啊,要命...
即便她不快,卻也隻能壓下滿腔抱怨,畢竟鏡頭跟着呢。
樸晚假裝環顧一下四周,将沖鋒衣的拉鍊就手拉到最頂,故作鎮定地插了插口袋,在腦子裡迅速理清主次。
比起挑什麼,當務之急是要和其他兩組隔空打配合。
廚房團隊的重點在于合作補台,即便私下嫌隙再大,在成盤面前也要先放一放。
總不能讓結果太難看。
然而要讓她去主動猜李訇利那幾人買什麼,樸晚心裡又不免升騰起幾分膈應。
可當初是自己主動争取鏡頭的,現在任務上肩,就算再惡心也得把情緒咽幹淨...
忍忍忍,忍住...
她拼命想把腦子裡那點兒不爽甩開,轉頭溫笑着把問題抛給另外兩位隊友。
“席老師和知周有什麼想買的海鮮?”樸晚語調輕松,盡量不讓自己看上去像個滿腹牢騷的苦主。
昨天見徐清這樣稱呼二人,她也順勢用了這個熱絡的叫法,果然一下子把關系拉進不少。
鄭知周搖搖頭地說自己隻能當個拎袋子的勞動力,不太懂海鮮,最多知道上稱前要給塑料袋放放水,省得占秤;席答倒是會兩招砍價,可惜大多數時候要憑緣分靠運氣,不保證每次都能砍成。
至于如何安排采買,看來還得靠樸晚自己了。
節目組此前透露,當晚的食客不會超過十五人。
她得在這兒挑一種用途寬泛的魚,優先确定今晚生鮮的主材方向,再根據剩餘預算補充些基礎食材。
不過手裡就這麼幾張票子,既要買魚,還要留出一部分買肉...
樸晚稍作停頓,理着思路,“...我估計他們會往燒烤上湊。”
燒烤确實是張安全牌,選項多,自由度高,不容易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