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回到家中,江荻便覺愁悶,雖和父母幾個月未見,但彼此間依然無話可說。
自父親為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妹耗盡所有的積蓄後,江荻一家便被貧窮這座大山壓的喘不過氣來。
父親供叔叔上完小學,幾年後叔叔應征入伍。入伍前叔叔和嬸嬸訂了婚,叔叔退役前,父親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叔叔蓋了個三間瓦房,置辦齊所有的家具,叔叔退伍後和嬸嬸完了婚。而叔叔自己在部隊時的津貼和複員後的退役費卻沒拿出一分,緊緊捂在自己口袋裡,後來都用在建設自己的小家上。繼爺爺也樂得什麼都不管不問,反正有你這個要把自己當作長兄為父的兄長操心。當幾年後叔叔一家過上小康生活後,江荻一家還在貧困線上苦苦掙紮。到姐姐結婚時,父親已拿不出什麼像樣的陪嫁了,而現在江荻的學費又令這個囊中如洗的家雪上加霜,如果不是姐姐和姐夫還能幫襯點,江荻這書肯定讀不下去了。
因為沒有寒假作業,且農村的冬天除了日常家務也沒什麼事做,江荻每天都在煎熬,想找本書看,但家中除了自己的課本,沒有一本課外書。好不容易熬到除夕,也就這一天比較忙碌,就是幫母親準備年夜飯。
以前過年不像現在這麼冷清,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家家戶戶從臘八以後就開始進入過年模式,熱火朝天地準備着過年時需要的各種食品,熬麥芽糖做米糖便是其中一個傳統的習俗。
江荻最喜歡熬糖了,當母親将先用麥子和大米發酵好的糖水倒入滿滿一大鍋後,從晚飯後到深夜再到第二天淩晨,用小火熬制麥芽糖的活就由江荻來完成。
江荻覺得将滿滿一大鍋糖水熬成糖塊的過程很神奇,且江荻既細心又耐心,不會為了急于求成而用大火熬制,而是遵循母親的話用小火慢熬,所以母親很放心把這項工作交給她。
熬糖的過程不能離開,因為要實時添減柴火,還要攪動糖稀,以免焦鍋。父母姐妹都睡覺後,隻有江荻一人守着糖鍋。江荻因為愛吃糖,所以很樂意做這件事,當糖稀熬得越來越濃時,就可以用勺子從鍋中弄出一勺,放進盛有冷水的碗裡快速冷卻和凝固,然後便可以吃到自制的香甜可口的麥芽糖了。江荻後來總回味這麥芽糖的味道,如果人生永遠像小時候的麥芽糖那麼甜該多好!
江荻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時刻,看跳動的火苗舔着鍋底,聽鍋洞裡柴火發出的噼啪聲,聞着香香的麥芽糖,享受着這靜谧而美好的時光。
淩晨差不多熬好時,父母便起來把糖塊扒出鍋,父親開始拉糖。拉糖是個體力活,沒手勁可拉不好。拉好後就可以做各種米糖了,有花生糖、芝麻糖、凍米糖等各種米糖,這不僅是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的茶點,也是農村娃小時候的零食。
江荻小時候的零食除了家裡的米糖和鍋巴外,還有一種不需要花錢就能兌換到的零食。這個福利其他小夥伴們基本享受不到,因為他們都不像江荻那樣時時精心地收集各種可以兌換那零食的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