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姐姐家的“雙搶”很快接近尾聲了,插下最後一顆秧苗,往田裡放滿足夠秧苗存活的渠水後,姐姐便收拾了衣物,去市場買了些菜,和姐夫帶着外甥和外甥女坐中巴車去父母家幫忙。
她也一起坐車回城。
姐姐問她:“真不回去?”
她搖搖頭,她不是不想回去,不是不心疼父母,那是她魂牽夢萦的家鄉,是生她養她的地方,她怎麼不想回去?
她隻是不想看到母親雷達般在她身上掃來掃去的目光,不想聽到母親掃視後又說出什麼貶低她、刺痛她的話來。
因為沒答應給二姐夫找事做,父親一定覺得她讓他顔面盡失,讓他在二姐夫和村裡人面前擡不起頭來,心中肯定暗罵她無能,書都白讀了,這麼點小事都沒本事辦。她回去了,父親肯定沒什麼好臉色。
他前半生為不相幹的人耗盡了自己的能量,放光了自己的血,散盡了自己的家财,現在他自身的能量和血液已經枯竭了,也身無分文了,他後半生又想靠吸食自己孩子的能量、血液和金錢來繼續滋養那些跟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外人了。
一個人學不會愛自己,耗幹自己的能量,放幹自己的血液,散盡自己的家财無償地為别人付出,一點價值都沒有了,誰還會來愛你?
有些事有些人無法面對,就隻能選擇逃避,雖然逃避不是辦法,但面對也同樣解決不了。
姐姐一家在鎮上下了車,她沒有下車,外甥和外甥女依依不舍地跟她揮手告别。
有家不能回應該比無家可歸更令人心酸難過吧?
那些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的人都是被親情包圍着長大的吧?
那些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的人都沒體會過被父母消耗、拖累、貶低、怨恨的無奈和痛楚吧?
那些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人,他們的父母都是天底下最聰明最正确的父母吧?
那些說“血濃于水”的人從來沒有被父母放血去滋養别人,耗死自己吧?
他們從小到大不僅擁有與生俱來的親情,被呵護、被保護,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指引、被鼓勵、被贊美、被托舉,他們從未體會過親情帶來的恐懼、無助、焦慮、内耗、迷茫、不安、壓抑、崩潰吧?
愛總是流向不缺愛的人。
缺愛的人,在别人享受和沉浸在被愛包圍的幸福之中時,卻還在自己療愈着自己,連掙紮逃離原生家庭都艱難無比。
有些人其實是被自己最親近的人慢性折磨死的,生活中很多人的疾病都是長期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而帶來的。
她的精神已經壓抑多年了,如果再回到這個讓她壓抑的環境,她也會被慢性折磨死的。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叫養生,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叫養神,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叫養心,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猶如慢性自殺。
和快樂的人在一起,連沉默都是快樂的。你會被他的快樂所感染,結果就是你也變成快樂的人。
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會心累、心煩、糾結、郁悶,那些不好的情緒就會壓抑的你喘不過氣來。心情病了,身體就會随之生病。
她不想多體驗一次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的感覺,那些曾經的創傷每次都逼迫得她如同凄惶無助的困獸,無處遁逃。
從初中到現在,她一直不快樂,她用沉默和逃避遷就和包容着父母的愚蠢,希望他們能自我反省。
她一直原諒,知道他們是蠢,不懂人性,才會不斷地為别人而傷害家人。可原諒不是隻有一次,而是每一次想起都會心酸、心累、心痛。
愛未必會因為沒有回應而消失,但一定會因為反複失望而衰竭。
她一直縫縫補補,可她縫,他們撕。她再縫,他們再撕。反反複複,到現在她的耐心也耗盡了。
反抗,他們覺得你忤逆;不反抗,他們覺得你懦弱。
所以孔子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心不苦則智慧不開。”江荻覺得父親三歲喪父,二十幾歲喪母,為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妹操碎了心,為别人散盡了家财,放盡了自己的血液,消耗了自己所有的能量,最後得到的隻是唾棄和抛棄,他的内心應該是痛苦的,可為什麼他沒增長一點智慧呢?
他一心當救世主拯救别人,卻毀了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現在還有可能毀掉她和蘭羿的小家,她必須保護她的小家和幸福。
一個人成長的第一課就是建立和原生家庭之間的界限,如果無法改變,那就隻有逃離。
現在的她隻想快樂,隻想回到那個想讓她快樂的人身邊。
至于父母心中對她的怨恨、不滿,她都無所謂了,既然無法改變他們的愚蠢,那就隻有遠離。
她在縣城下了車,沿街邊逛邊往家走。
從讀高中到現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小城面貌基本沒什麼變化,現在唯一的變化就是開始興起房地産了。
林琅媽媽家的平房所在的位置已拆遷了,代替平房的是一棟棟六層高的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