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村裡的習俗,大婚隔天就可以回門。
秦璋在成親前,就把回門禮也給備齊了。
但手裡提着大包小裹,他卻不想去言家。
秦璋一臉愁容:“魏氏的事情,非得同咱娘說嘛,媳婦我真知道錯了,你就饒了我這一回吧。”
大婚回門的日子,叫丈母娘知道,他早年不但和一個寡婦牽扯不清,還整出個孩子。
秦璋都不敢想,言母還會不會認他這個姑爺兒。
言今苦笑:“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放心吧,我保證你能全須全尾的從我家裡出來。”
秦璋嘴裡發苦,他是怕挨揍嘛,實在這事委實丢人,他臉皮再厚,都覺得臊得慌。
但是言今已經走出秦家院門了,秦璋沒辦法,隻得跟了上去。
秦言兩家離得近,幾步路就到了。
言朝早早的,就在門口等着了。
瞧見自家妹妹的身影,他立刻迎了上去:
“你們還拿了這麼多東西,家裡什麼都不缺,娘天沒亮就在廚房忙活了,準備了一桌子的菜,全都是今今你愛吃的。”
言朝上前,主動幫秦璋拿東西。
至于言今,秦璋一開始就不讓她拎。
不算出嫁那天,真正離家也就一整日,但言今卻有種歸心似箭的感覺。
言今兄妹倆,見面了倒是有說有笑。
秦璋心事重重的,除非問到他,否則他悶着頭也不吱聲。
言朝用手肘,碰了下自家妹妹,小聲道:“秦璋這是怎麼了。”
按理講,言朝該叫秦璋妹夫的。
但他年紀比秦璋要小,就直呼名字了。
言今瞧了眼跟在身後的秦璋:“許是要見咱娘,他心裡緊張吧。”
言朝哼哼了幾聲,沒言語。
大婚前,秦璋成果兩次親的事情也敢瞞着。
雖然言今知道後依舊認下這門親事,但在言朝心裡,總覺得委屈了自家妹妹。
不過嫁都嫁了,言朝也盼着妹妹好,所以提醒道:
“之前我娘操持今今的親事,一直沒騰出工夫給人瞧病,這兩天陸續有找咱娘瞧病的,說得最多的就是你這個姑爺,我娘閑談的時候也知道你成過親的事了,你心裡有個數。”
秦璋:……
他心裡能有什麼數,隻覺得心亂如麻,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
所以一進言家的門,秦璋就往廚房沖了過去。
又是幫着挑水,又是抱着劈柴去添火。
本來言母瞧見這個女婿,臉上是沒有笑容的。
但架不住秦璋是真會來事兒,嘴裡像含着蜜糖似的,專門揀好聽的說。
老話早就講了,丈母娘瞧女婿,那是越瞧越滿意。
言母确實心裡有氣,可婚都結了,如今也改變不得了。
女兒以後的日子能過好,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言母的臉色漸漸緩和:“姑爺你去屋裡坐吧,還有什麼想吃的,娘給你們做。”
秦璋總算盼到,丈母娘給好臉色了,他哪敢蹬鼻子上臉真的提要求啊。
“我就愛站在這給您打下手,主要是這菜味太好了,您廚藝好,做什麼都好吃。我這人沒啥優點,就是好養活不挑嘴,而且在家我也是幫着今今在廚房忙活,您就随便使喚,我同言朝一樣,不都管您叫娘,是您兒子嘛。”
言母:“你還幫今今做菜,倒是難為你了。”
秦璋趕忙說道:“這難為什麼,我能娶到今今,那是修來的福氣。我也瞧得出來,今今在家那是您當寶兒似的,疼愛長大的,我當然不能叫她受委屈了,要不是我做菜實在不好吃,我恨不得一日三頓飯都能親手做了,捧到言今面前給她吃。”
正坐在院裡,幫着擇菜的言今:……
言母被逗得笑出了聲,看着秦璋順眼了不少:
“你既然叫我一聲娘,那你與言今言朝一樣,我就當自家孩子待你。過去種種我有知道,也有不知道的,但畢竟都過去了。隻要你和我家今今,以後把日子過好,少拌嘴多護着她些,那我就放心了。”
秦璋滿口答應,随着言母被他逗得,笑聲越來越多。
這種好氛圍,一直持續到吃完飯。
言今:“兄長你同秦璋,把碗筷收拾了吧,我陪着母親在院裡溜達會兒,消消食。”
等到母女倆,在院子裡開始遛彎了,言母瞧着在屋裡忙碌的倆人,點了點頭說道:
“秦璋是因為在我面前,才對你這般千依百順,還是在秦家也如此啊。”
言今:“自從我嫁過去,他能幹的都會攬過去幹,我說的話,隻要在理也都肯聽,女兒一切都很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