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
秦珙半隻腳,都踏出門檻了,站那不動彈了。
言今:“吾日三省吾身,下一句。”
秦珙松口氣,因為這句他會背。
瞧着他背完,言今點點頭,秦珙咧嘴樂了。
可馬上他就瞧見,言今從袖口裡,又拿出一卷《韓非子》。
言今又道:“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阿弟,這話是何意。”
秦珙撓撓頭:“嫂嫂,這……這不是儒家聖賢書,我……”
言今看向他:“儒家聖賢書,教你的是仁義禮智信,如今朝廷也獨尊儒術,科舉所考亦是如此。但我卻覺得,亂世之下,法家的有法可依,依法治國,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更有其适用之處。”
指了指炕沿,言今又道:“你先坐回來吧,按說你們這個年紀,世家大族的子弟,早就要為第一次應試做準備了。你們開蒙不算晚,但學得卻不精,如今從頭再來一遍也是浪費時間,而且朝廷不作為,入仕也未必是條出路。”
“所以我準備,從最實用的開始教起,何為一個仁字可治天下,什麼又是貴胄庶民皆同罪。小珙我先同你講講,剛剛那句話的意思。”
言今說起這些,那信手拈來的從容,叫秦子平都覺得,比裴家花錢請來的夫子,不知要強多少。
秦珙也老實了,規規矩矩回去坐下了。
言今根本不用翻看手裡的書,因為早就熟記于心了。
“何為,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韓非子裡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懂得道理不難,就比如我手裡這兩本書,你們若是死記硬背,同樣能知乎則也,說出不少道理來。但是難就難在,當真遇到問題,如何将知道的道理,明智的運用出來,守住本心,不貪不躁不盲從,這才是最難的。”
言今是沒有教書的經驗,但好在她從小,也是家中請名師教導。
依樣畫葫蘆,教面前這三個,還是能應付的。
這一講,就是半個時辰過去。
在屋裡炕上,翻來覆去的秦璋,左等右等,也不見言今回來。
最後他也躺不住了,到秦子平的屋裡,想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是不是這仨臭小子太笨了,别為了教他們,再把言今給氣到累到了。
結果秦璋在門外頭聽了一會,就站那不動了。
最後站累了,尋了個小闆凳,坐在窗戶底下繼續聽。
因為言今講的引經據典,并非照着一本書,叫人逐字逐句的去學。
從圍魏救趙,到釜底抽薪,又講到何為哀兵必勝。
再到史記裡,王侯将相的輝煌戰績,又為何最終飲恨兵敗。
秦璋在外面聽着,其實裹着厚襖子還是很冷。
但他就是有一種,小時候家裡攔着不讓去聽戲,偷偷和村裡小夥伴,蹲在戲園子外頭聽的感覺,特别叫人上瘾。
秦璋這個歲數,都聽得津津有味。
就更别提屋裡那仨小的了,而且言今本就懂得兵法。
偶爾講到一處,直接推演出一盤局勢,叫他們三個各抒己見去破局。
他們小的時候,手裡拎着根木棍,都能當刀劍,彼此沖鋒,玩得不亦樂乎。
言今這種教書的法子,那簡直叫秦珙,白降,還有秦子平全都聽得目不轉睛。
直到一個多時辰後,言今看着确實晚了,才針對他們剛剛設想出的破局之法,逐一給出意見,講明不足之處在哪裡。
并再次将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戰局講出來,叫他們各自去琢磨,明天把想到的破局之法說出來,隻要有一人想出的辦法可行,就可以跟着她兄長言朝去學射箭。
這下秦珙都不走了,同秦子平還有白降,三人決定就住一個炕上,連夜一起琢磨出個破局的法子。
言今走出屋,低頭就瞧見,門口貓着個黑影,吓了她一跳。
“秦璋?你在這幹嘛呢。”
秦璋其實想起身的,奈何大冷天在外面坐太久,腿都不聽使喚了。
“我怕他們仨不聽話,我在這聽着,随時可以沖進去教訓他們。”
倆人回了屋,等到梳洗完,都躺到炕上後。
秦璋忽然轉身,看向了言今:“媳婦我剛剛聽你講到,西楚霸王巨鹿之戰,以五萬對四十萬,最終還赢了。這段我倒知道,但你說此戰後,諸侯見霸王,全都跪于地上,膝行而前,真是威風凜凜啊,聽得我蹲在外面都不覺得冷了。”
言今也看向他,笑了:“楚霸王氣拔山兮,确實是世間少有的良才悍将,但傳聞韓信對他的評價隻有兩句話。”
秦璋也樂了:“婦人之仁,匹夫之勇,這個我也知道。但人活一輩子,若如霸王般蕩氣回腸,戰死烏江邊也值了。”
言今:“所以說人各有志,項羽之成就,非常人所能及,你崇拜他也正常。但換作我,卻不想做衆叛親離,最後明明有翻身機會,卻因一句無顔見江東父老而引頸自刎的楚霸王。所以他隻是将才,就算坐擁天下,最終大廈将傾也是必然。”
秦璋笑了起來:“媳婦你一本正經說這些,好像咱們這種平民百姓,真有一天也能當蓋世大英雄似的。我沒那麼多想法,守好你,守好這個家,過幾天安穩日子就夠了。”
言今也笑了:“正所謂世事難料,亂世英雄輩出,以後的路誰說得準呢。咱們也就是說笑罷了,但真有那一天,我也盼着你不要做楚霸王,一生再璀璨奪目,結局卻不盡如人意,終究到頭一場空。”
秦璋往前湊了湊,握住了言今的手:“管他楚霸王,還有老皇帝劉邦的,那都是書裡寫的,說書先生講出來的故事,我要真有那一天,我就全聽你的,我媳婦聰明絕頂,聽你的準沒錯。”
言今啞然,她都有點佩服秦璋,無論說多正經嚴肅的事情,他都有本事扯到胡說八道上去。
“睡吧……”言今一個轉身,面朝裡不吱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