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4章 武士彟知事揚州城 李世民兵變玄武門

第4章 武士彟知事揚州城 李世民兵變玄武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二天一早武家人就早早地準備好了要帶去揚州的東西,畢竟是要舉家離開長安,所以能收拾的東西都收拾了,隻是臨行前武家兄弟扭扭捏捏的對武士彟表示兄弟二人不想離開長安去往揚州,武家兄弟覺得自己一來二人跟楊氏在一起待不習慣,二來二人都聽說揚州是個偏僻的小地方,而且流民殺人越貨的事情時有發生,哪裡比得了長安這樣的都城待的好,所以二人就以希望留在長安繼續學業為由想留下來,再者二人年齡也不小了,在長安離族地并州也不遠,看管家裡的産業也比較方便,有什麼事情也有家裡的長輩幫忙照看,武士彟見二人這麼說,也明白二人的心思,隻能囑托二人要多用心學業,不要跟其他大臣家的孩子闖禍,二人見武士彟同意他們留在長安滿心歡喜,聽着武士彟老生常談的那些問題也是滿口的答應,至于記住幾分就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彼時的揚州的确還是一個偏僻的小地方,甚至是剛剛被納入朝廷的統禦,主事之人李孝恭和李靖平定揚州農民起義軍輔公佑叛亂的硝煙還沒有完全散去,戰亂之下,哪裡有安定之所,流民不能果腹,所以成群結隊的山匪和潰兵殺人越貨,搶奪路人和村民的财物糧食,百姓被逼之下也是今天種田明天搶劫,白天種田,夜裡劫道,所以皇上李淵就委派李孝恭為揚州都督,李靖為揚州長史來治理揚州。

武人治理地方是唐朝的制度,一般都督都是軍政第一人,然後會有一人長史做輔助,在揚州也是這樣,李孝恭其人是皇上李淵的侄子,能征善戰,在唐建立的過程中為皇家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平定了揚州後皇上命他就地上任做了揚州都督,但是李孝恭作為一個武将,或許軍事上很有能力,但行政上的能力很明顯比不上其軍事上的才能,在執掌揚州初期還沒有問題,畢竟有李靖作為副手在輔助,并且主要事務也是以安定郡境為主,所以李孝恭的能力缺點還沒有顯露出來。

但是到了第二年,突厥又南下犯邊,李淵不得已命秦王李世民和李靖領兵去抵禦突厥,這樣揚州就隻剩下李孝恭一人督辦揚州,李孝恭治理揚州沒什麼能力,隻是維持在沒有大規模騷亂的層面上,具體的措施什麼都沒有,自己反而因為在揚州開始大肆享樂,不是蓋豪宅就是日日大魚大肉,旗下軍士也是上行下效,這樣不顧及民生的事情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慢慢地當地就有了李孝恭占地為王,有謀反之意的謠傳,這就事情被人密奏到了皇上的耳中。

當時的唐朝依然是烽煙四起,内憂外困,李淵每天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因為當時的亂局之下,沒有最亂隻有更亂,武将起兵謀反是常态,更不必說李淵自己也是靠這樣的方式才坐上皇位的,所以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後,很不放心,所以才有了急召李孝恭回京述職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把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武士彟派到揚州,這是武士彟可以借機離開長安的緣由,這樣武士彟就帶着自己的妻子楊氏,還有大女武順,還有剛剛過完百天的二女武照一起離開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長安,同行的還有李淵交給武士彟震懾亂局的一隊人馬。

在上任揚州的路上,武士彟一路走來,看到了戰後滿目瘡痍的大唐,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無人耕種。武士彟雖然現在身居高位,但是也是在很低微的地位上生活過的,所以明白自己所要面對的難題,也經常跟自己的妻子楊氏探讨地方的治理問題。

所以在到任揚州之後,武士彟一方面用雷霆手段震懾了幾股惡名在外的匪患,武士彟畢竟從軍多年,這些流民組成的土匪那裡是他的對手,一時間就被武士彟打擊的沒有藏身之地,武士彟這樣做不隻是要打擊匪患,同時也是在殺雞儆猴,做給揚州當地的一些權勢看,這些人都在揚州有自己的勢力,往往對于官署也是陰奉陽違,使得官署政令不通。另一方面,武士彟也發布公告,對于百姓流民之前所犯之事皆不再追究,呼籲百姓回到自己的居所,再這樣的紅棗加大棒的政策下,揚州的治安最起碼已經穩定下來。

然後武士彟召集了揚州當地的大小世家,因為揚州的土地大都集中在這些人手裡,得益于武士彟之前的恩威并施,并且現在曉之以利,最終使得百姓開始有田地耕種,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之下,越來越多的流民走出了山林,開始服從武士彟的管理,并且武士彟保證過往商旅的安全,這樣揚州也與其他地方有了更多的流通,基本上恢複了揚州的農商,百業開始複興,這是武士彟第一次表現出了自己的行政能力,這其實也得益于武士彟自己的生活經曆,出生微末,了解百姓疾苦,又做過商人,有用商人的思維考慮問題的習慣,這不是李孝恭那個純粹武人能夠做到的,武士彟僅僅到任揚州半年,當地就出現了百姓安家樂業,百業興旺的盛景。

皇上李淵聽聞了這樣的情況,也為自己的識人之明,用人之巧高興,就打算把這位愛臣召回到自己身邊,沒想到這樣的旨意下到揚州之後,百姓聽聞自己的父母官要走了,成千上萬的百姓守在了武士彟回京的管道邊上開始祈求武士彟不要走,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言辭切切,一邊流淚一邊訴說着武士彟來到揚州後百姓的種種改變,懇求武士彟能夠留下來,繼續做他們的父母官,并且當地百姓寫萬人書上書皇上,一來感激皇上為他們派了一位這樣好的父母官,二來希望皇上能夠為他們留下這位好官,李淵看着這樣的民意不得已下诏:“揚州長史武士彟,到任揚州之後,開辟田疇,示以刑禮,數月之間,歌謠載道,百姓稱贊,今商旅安行,農桑野次,化被三吳之俗,威行百越之境,為表愛卿之功績,故升任武士彟為揚州都督,掌揚州之事。”這樣武士彟得以繼續留在了揚州城,武士彟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決定讓他真的避開了唐建立以來最大的變局。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了震驚大唐的玄武門之變,武士彟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後,手中的書信掉落在一份尚未寫完的奏折上,人也癱坐在了地上。

旁邊正在教女兒寫字的楊氏看到這樣的情況趕忙問:“大人怎麼了?”

武士彟隻是一個人自言自語道:“我早該料到了,我早該料到了,我早該知道有這麼一天的。”

緩和了好一會兒武士彟才說:“牡丹,秦王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了,殺了太子和齊王。”

楊氏聽到這樣的消息也很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終于還是發生了。”

武士彟撿起了書信遞給了楊氏:“這是李勣将軍送過來的加急信,說了玄武門兵變的一些事,看完了就燒了它。”李勣和武士彟二人都是太子和秦王之争的中立派,并且武李兩家還有其他淵源,後面會提到,所以李勣會寫信給武士彟。

武士彟雖然一直身在揚州,但是還是一直在關注着長安的風吹草動,因為太子和秦王之間已經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起初太子和秦王之間的争端還是比較溫和的,李淵做皇上以後,多了一些享樂之心,寵幸的妃嫔比較多,所以皇子公主也比較多,他們的母親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都争先巴結太子,太子借自己在宮中處理事務為妃嫔提供便利,妃嫔們也投桃報李的在李淵面前說一些太子李建成的好話,也說一些秦王李世民的壞話,還有一些妃嫔的親屬在長安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太子處理這種事情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慢慢地這種事情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就告訴了李淵,這樣就更加加深了李世民和李淵後宮妃嫔的矛盾,這正好中了太子的下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