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239章 千裡追擊锲而不舍 赈濟捐糧前功盡棄

第239章 千裡追擊锲而不舍 赈濟捐糧前功盡棄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

太宗皇帝曾經說過一句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長孫無忌深以為然,所以在太宗皇帝駕崩之前,長孫無忌被托孤成為李治的輔政監國大臣,這時候長孫無忌就需要面對一個問題:自己該做一個什麼樣的輔政大臣,他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完成自己被太宗皇帝托付的監國之責,因為太宗皇帝是他的妹夫,李治是他的外甥。

長孫無忌以史為鑒,他看到了曆史上有很多被皇帝委命托孤的大臣,這些人都是長孫無忌的銅鏡,那麼長孫無忌是要做漢武帝委命的輔佐漢昭帝的霍光?還是漢昭烈帝托付劉禅的諸葛亮?又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長孫無忌曾經為此焦慮,因為他難以抉擇自己該怎麼選,他不是霍光,不是諸葛亮,不是曹操,他隻是自己。

長孫無忌沒有野心和狠心去做挾天子的曹操,李治也做不了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劉禅,所以思來想去處境和他最像的就是權臣霍光,霍光在輔政之初就除掉了和他同為輔政大臣的桑弘羊和上官桀,大權獨攬,長孫無忌也在監國之初就除掉了和他在朝堂分庭抗禮高陽公主、荊王李元景和吳王李恪,權傾朝野。

但長孫無忌和霍光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霍光輔政漢昭帝,漢昭帝劉弗陵卻死的早,然後霍光就完全把持了皇帝的廢立之事,先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也就是南昌海昏侯墓主,在曆史上鼎鼎大名的漢廢帝,在位二十七天幹了一千多件壞事的劉賀,後來劉賀被霍光诏廢,然後又立劉洵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霍光廢帝也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是什麼美名。

長孫無忌不想自己成為曆史上的第二個霍光,因為李治也不是短命的漢昭帝,太宗皇帝讓長孫無忌輔政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受限于李治個人的資質普通,太宗皇帝怕他難以勝任皇帝這個位置,所以長孫無忌來幫助李治治理朝政,這就是魏征當年對太宗皇帝說的話,就算太子平庸,但也有朝臣輔佐,做守成之君還是可以的,太宗皇帝和長孫無忌看人都很少有看錯的時候,在他們眼裡李治就是一個比較平庸的皇帝,有了長孫無忌的輔佐太宗皇帝會安心很多,所以才會在自己駕崩前把李治托付給長孫無忌。

如果事情一直這麼發展也不會出現問題,問題是李治看似平庸,卻“内秀于心”,這就注定了李治不會對長孫無忌言聽計從,長孫無忌也發現了李治一些一意孤行的事并不是錯的,比如李治挖掘出蘇定方這個将才,先是在遼東對高句麗一戰勝,後來對突厥一戰也勝,這樣的李治開始讓長孫無忌患得患失起來。

長孫無忌就像是一個看着孩子長大的父親,雖然他是李治的舅舅,但他是看着李治長大。長孫無忌看着李治長大有些開心,然後變得不再聽他的話,長孫無忌有着急,有擔憂;可是看着李治做的不錯,有些欣慰又怕李治冒失走錯路,又開始害怕李治長大,在這樣的患得患失中長孫無忌失去了自己作為舅舅的分寸,失了朝臣的進退,這樣的矛盾讓他不知道該怎麼厘清自己和李治的相互關系,然後就是多次“不該沉默時沉默”,這就是朝臣們看到長孫無忌開始變得軟弱的原因,進退失據。

但他這樣的進退失據卻也失了李治的心,長孫無忌成了夾在李治和朝臣中間的人,他做不做、怎麼做都是一種錯,夾闆氣不好受啊。

現在過去強硬的長孫無忌又回來了,他又站在了朝臣的一方,也就站在了李治的對立面。

在長孫無忌出言替關隴士族解釋沒有糧食之後,剛剛臉上還挂着尴尬的一些朝臣像是馬上有了主心骨,長孫無忌就是他們的主心骨,于是紛紛站出來附和道:“監國大人說的對啊,皇上,我等家中其實也很艱難。”

長孫無忌這樣的變化卻把李治氣了個頭暈目眩,這就是自己的舅舅?這就是事先和自己說會安排好事情的舅舅?自己屈尊借糧已屬無奈,難道還要經受長孫無忌這樣的羞辱?長孫無忌事前的承諾和現在的作為真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天差地别,李治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會遭受長孫無忌這樣的背刺。

要知道在長孫無忌剛剛答應李治的時候,李治對此還是很感動,想要謝謝自己的舅舅,沒想到打臉來的如此之快,他的心情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上。

隻是眼下旱災嚴重,李治還真的需要糧食,雖然隴西世族“捐”的糧食不多,但也可解一時燃眉之急,還有就是李治被長孫無忌這一背刺打了一個失魂落魄,哪還有應對之策,隻能留下一句“朕有些倦了”就狼狽下朝。

可是這在朝臣看來就是一種退步,現在糧食就是李治的脈門,隴西世族手中有糧食就是抓住了李治的脈門,李治想要解決旱災隴西世族是他繞不開的坎兒,他已經無路可走,認輸是遲早的事,沒想到李治這幾年在皇相之争中掙得的一點優勢現在就要被長孫無忌奪回去了?

退朝之後朝臣們陸續走出了宣政殿,隴西世族的朝臣三三兩兩向長孫無忌拱手表示敬意,這時候長孫無忌能對皇上強硬起來對隴西世族是好事,皇上算什麼?世家不想做的事皇上也不能強迫他們,太宗皇帝都做不到,李治更不行。

長孫無忌則是默然的擡頭眺望着天空,他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是在逼李治還是在逼自己,隻是莫名的心碎是辜負了誰?又教會了誰?

長孫無忌看着天邊即将消失的鸢尾喃喃道:“稚奴,你一定要還手啊...”

李治在朝堂遇到難題的時候,遠在西域的蘇定方也不是一帆風順。

在蘇定方率軍前往邪羅斯川追擊阿史那賀魯的時候,連續不斷的大雪幾乎阻斷了他們的追擊,積雪平地二尺,深沒膝蓋,将士們的寒光鐵衣冷難着。

天氣發展到現在這種情況幾乎就确定難以再繼續下去,在上一次的唐突一戰中,程知節率領蘇定方和王文度也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天降大雪的關系無功而返,這是沒辦法的事。

現在蘇定方又面對了這種情況,雖然心有不甘但任雅相還是勸說蘇定方道:“将軍,雖然末将心有不甘,但天降大雪,人馬難行,隻怕我們的追擊要止步于此了。”

蘇定方看着任雅相,知道這不隻是他一人的想法,蘇定方自己也知道現在行軍的困難,蘇定方看着茫茫天的大雪道:“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難道這就是天意嗎?”(引自唐詩·盧綸)

思考良久,蘇定方道:“天氣對于敵我雙方都是公平的,敵人依恃大雪,必然以為我軍不能前進,必定修整兵馬,我們現在趁其不備則可以追趕上,如果稍作遲疑放縱他們遠遁而去,那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若是明年再來,我們也不會有機會尋到突厥可汗的主力,這一次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啊,我們不能放虎歸山。”

任雅相明白蘇定方說的道理,失去了這一次的機會,以後隻怕突厥人看見唐軍就望風而逃,唐軍隻能疲于追逐,那還會有鎖定突厥可汗的機會,這一次阿史那賀魯托大,以為十萬大軍可以擊敗唐軍,這才親身犯險,這一次讓他逃了那就是放虎歸山。

于是蘇定方和任雅相咬咬牙繼續踏雪出發,晝夜兼程,終于在逼近金牙山的地方找到了阿史那賀魯逃跑的主力。(金牙山,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以西區域)

和蘇定方預料的一樣,阿史那賀魯也以為大雪已經阻斷了唐軍追擊他的腳步,在往年時,每次大雪就是唐軍撤軍的時候,也是阿史那賀魯休養生息的時候,所以他完全沒有防備突然出現蘇定方大軍。

這時候的阿史那賀魯還有部族數萬,蘇定方長途追擊隻有幾千餘人,但唐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還是在金牙山擊敗了阿史那賀魯所部數萬人。

阿史那賀魯完全沒想到唐軍會雄兵天降,部族也已經被蘇定方打殘,無奈之下阿史那賀魯隻能繼續遠遁逃亡,然後就被蘇定方追殺到了碎葉水。(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境内楚河)

在碎葉水旁蘇定方再次率軍追到了阿史那賀魯,這一次蘇定方的出現直接擊潰了這些突厥人的意志,他們沒想到唐軍會像跗骨之蛆一樣一直追着他們,這樣的陰魂不散讓絕大多數的突厥人也喪失了繼續逃亡的心思,死的死,降的降,最終跟在阿史那賀魯身邊繼續逃亡的隻有他的兒子們和部族幾十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