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便是兩年後。
玉字輩除了嫡長孫玉源,其他人的孝期要比向字輩的短些,再過三個月,便出孝了。
玉潔早已盼着要去尚書房上學了。
她在守孝,劉珝等人都在宮裡,輕易不得見,細細一想,上一次見劉珝,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也就沈令衡能常見些。
玉潔滿心期待着回宮裡去,自是命運卻總和她開玩笑。
出生時早産兼難産的劉珝,磕磕碰碰長了這些年,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染了風寒。
這一回,她沒有熬過去。
從沈端怿口中得知此事時,玉潔愣了半天。
她甚至見不到劉珝最後一面......
宮中的消息傳出來時,劉珝早已經下葬了。
也不知道宮裡的溫太後與沈皇後,該多傷心啊。
玉潔悶悶不樂了好幾天,直到鄭全來林府傳旨時,她更加摸不着頭腦了。
皇帝下了聖旨,封她為華安縣主,跟随溫太後去玉華山上禮佛。
不隻是玉潔,見多識廣的葉氏與沈端怿都愣住了,林府衆人都愣住了。
林向誠與鄭全寒暄了幾句,才得了些消息。
原是宮中的溫太後,因為劉珝的夭折而精神不濟,實在不想在皇宮裡呆着了,便和皇帝提出想出宮去住上一段時間。
皇帝孝順,自然不會拒絕母親的想法。
隻是到底是太後,哪能随意出宮,皇帝與溫太後商議許久,便想着以祈福的名義上玉華山修養。
況且,玉華山靠近溫太後的家鄉玉城,也能叫溫太後一解思鄉之苦。
至于人選,養在溫太後膝下的劉瑞與明安郡主自然是要随行的。
至于玉潔,則是皇帝想到護駕身亡的林太傅,因着林家在守孝,一直沒有封賞,便向溫太後提議的。
溫太後想到玉潔與劉珝是同一日出生的,兩人頗有緣分,便應下了。
出行的日子定在了三日後。
客客氣氣地送走了鄭全,林向誠夫婦送葉氏回了春晖院,叫伺候的丫鬟們都下去了,幾人的臉色齊齊便垮了下來。
玉源唉聲歎氣的:“妹妹這一走,都不知道得去多久呢!”
玉潔苦着臉,坐在一旁不出聲。
她也不想離開家很久。
葉氏歎道:“玉華山可不近,太後娘娘出行,儀仗少不得走上小一月,想來這一趟,至少都得一年。”
而溫太後不喜宮中,回來的日子定是一推再推的,這般想想,恐怕沒個三年五載的,玉潔是回不來的。
葉氏越想越不舍,摟住坐在自己身旁的玉潔:“太後娘娘怎麼會突然有這個想法呢?”
林向誠正了神色,道:“母親,我想,這是皇上的想法。”
葉氏是個通透的,聞言也就想轉了,卻還是不解:“你是說,這是皇上對老太爺逝世的補償?”
這話林向誠是不敢說的,葉氏自己說了,他也好繼續解釋:“是,如此一來,皇上也無需再從仕途上補償了。”
縣主的封号加上太後娘娘的撫養,皇家對林府的恩寵也到位了。
聽着很是了不得,卻遠遠沒有仕途上的好處來的實際。
葉氏若有所思的:“看來皇上心中那杆秤,愈發清明了,”遠沒有剛登基時好糊弄了,這話葉氏也就在心裡轉了轉,道,“皇上明君,這是好事。”
真要給他們無上的恩寵,養刁了下頭人的胃口,那倒是災難了。
“隻是,你和向謙向诤出孝後的職位......”葉氏仍是有些擔心。
林向誠雖在家中守孝,但對京中的消息仍是靈通的:“我在工部的職位是一直空着的,二弟在翰林院裡的差事倒是叫人頂了,不過史侍講過兩年便要告老了,二弟許是能升上去。”
“向诤呢?”葉氏問,眉目間有些憂慮,“向诤原本等缺都等了三年了,好不容易有點眉目,又叫孝期給耽擱了。”
林向誠搖了搖頭:“前些年皇上恩科開得勤,各處官吏都不缺,況且三弟當初名次不算太前,這幾年,恐怕是難。”
葉氏歎了一口氣:“這孩子,若不是叫風寒拖累了,定能中二甲前幾名的。”
同進士出身,又不比前些年缺人的時候,林太傅也不在了,要尋個好去處,實在是難。
而林向诤顧忌着玉渺的身體,也不願謀求外放,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今說這些還早,離林向誠幾人出孝還有小一年的功夫呢,如今還是玉潔的事更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