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八歲的男孩兒天資上好又渴求新知,正是若為人師最願收的徒弟。
悟平沒想定什麼師徒名分,隻念着自己在山寨中白吃白喝多日,米蟲般的生活也太對山寨不起,逢個可造之材他能教就教些,結個善緣之時亦算與山寨貢獻。
“學着我做,與我同念——
神凝意靜,沉緩鬆淨,不僵不拙,自然合度。
首尾一貫,一氣呵成,滔滔不絕,長如江流。”
…
清風拂晚,昏黃夕陽籠罩、混着绯色晚霞瑰麗,紅了半邊天,似老天都會害羞一般,風姿綽約,好動人的美麗。
義勇寨和覺隐寺皆隐在深山老林,一般的靜谧和諧,這會兒正起炊做飯之時,山寨中隐可見炊煙袅袅,家家戶戶、很有村莊的閑情逸味,
悟平縮在寨中一角,帶男孩在僅有六七分長、才及了鞋底的淺草地上習武,念着長拳口訣令他與他同做,手把手一招一式教他。
“這,手擡高些。”
“出拳要聚勁,不能散漫。”
…
先教了七式,怕貪多嚼不爛,即讓男孩自己練習,悟平在旁觀看指正——
依悟平想法,他本欲授男孩内功心法,一身内力方是練武之人的根基,如《老子》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可男孩年紀尚小,未曾開蒙讀書,連字都認不全,哪去懂那诘屈聱牙的字句意思?
無奈隻得先教着拳法招數,内功根基的事、延後再說。
…
“勝兒,吃飯了勝兒——。”
男孩認認真真跟着悟平習練,一個勤勉刻苦得學,一個一絲不苟得教,二人皆是融入了神、忘了時間,乃至天色越發希微,忽打稍遠處傳來聽的出是陌生婦女幾聲急切、綿綿的呼喚,似恰對男孩起了作用,
他練了兩遍前七式,正愈發熟練貫通,又第三遍練到長拳第五式“雄鷹展翅”,卻乍聽得婦人的呼喊聲長長飄來,男孩凝重神色随之一滞,動作亦是一息不順,但好歹仍是繼續,沒得一會兒第五式練完他終不再練,停手像模像樣得朝悟平長長行了一揖,恭恭敬敬道,
“大哥哥,我娘在叫我。我得回去了,多謝大哥哥教我武功。”
“且去,且去。”悟平向他揮手,笑道,“阿彌陀佛,孩子你當勤加練習。”
“我省得。”男孩點了點頭,“我還要繼續向大哥哥學習,謝大哥哥傳我本事。”
“無礙無礙。”悟平應他,即又笑眯眯揮手道,“快回去吧,不要讓你娘多等,你娘該急了。”
話落男孩并不回複,卻是又拜了兩拜、看了幾眼,這才轉身跑開。
悟平隻見他小小的人兒步子匆匆,一溜就消失在了這寨中的屋舍後頭,臉上的笑意依未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