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唐僧肉能不能長生不老,這個沒有定論,但吃了老君座下的青牛肉,定然是能延年益壽,大補的。
那青牛,或者說神獸兕,乃是老君一直陪伴着的老夥計。
李唐王朝尊李耳為先祖,自然也了解老君相關的故事,了解老君座下的青牛。
受長久的宗教文化的影響,族譜的分量十分厚重,除了單開族譜的誘惑,還有就是要有一個聲名遠揚的祖宗。
李唐王朝,便給自己找了老子李耳做祖宗,道教也因此成為了國教。
但李耳這個祖宗究竟有幾分真幾分假,嘿,大夥兒心裡都清楚得很,李唐王朝自己心裡更為清楚。
不過,李二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認的祖宗,找來了!當然,也不是親自來,而是讓座下的青牛來了一趟。
長安作為李唐王朝的都城,自有龍氣庇護,加之人王的功德愈發的濃厚,故而青牛選擇的是提前找妙華,而不是直接天降神牛,來個不請自來。
“老君座下的青牛?!”
雖說因為佛門的強行制造需求,讓唐王對這些教派有所不滿和防備,但你看人家老君多體貼啊,啊,親自派青牛來了,這不比佛門的恐吓式傳播讓人舒服啊?
故而聽到青牛要來見他,唐王到底免不了心中的激動,這可是他們李家老祖宗的夥計啊!
“沒錯,說要與二哥哥商量一下李家的事情。”
唐王聽着,嘴角愈發難壓,這是什麼?這是他已經厲害到吹的牛都要成真了啊!
“咳咳,快請,快請!”
老君既然派青牛前來,必然是有所求,但大家不都講究一個互利互惠嗎?
如今佛門有金蟬子,長安有玉皇廟,科舉有儒學,道教再來,可不正好錦上添花?也讓他們李唐的祖宗更為名正言順?
隻要老君不獅子大開口,那就是共赢的場面。
當然,唐王也不認為他們李家老祖宗會亂來。事實也的确如此。
李唐愈發的蒸蒸日上,既然李唐認了老君做祖宗,如今的李唐唐王幹得不錯,他認下這個後代,豈不是正好?
見唐王露出喜色,妙華心裡噓了一聲,總算是緩過來了。
要問她為何待了這麼久,還不是因為出了意外——太子意圖謀反。
妙華曆史不太好,記不得原本的曆史李承乾是哪一年謀反的,但沒想到王朝的發展加入了神話元素,李唐王朝已經開始加速發展,就這樣,太子也依舊想要謀反,妖妙華說,這哪裡想謀反,分明是想來個一了百了,能拉下皇父最好,拉不下也不後悔。
唐王能謀反,那是因為幾乎整個朝堂都是他的人,李承乾這個太子,在唐王治下,又如何能成功謀反?
“朕哪裡對不起他?!”唐王大哭。
妙華自覺不善言辭,額了半天,來了句,“你親自問他呀,你不問,他不說,矛盾不就越來越大嘛。”
唐王到底是将太子私下押來詢問了,或許是知道沒有退路了,太子也不裝了,唐王哭,太子更是哭,聲嘶力竭,句句質問,無疑是一柄柄刀,紮入唐王的心口,然唐王辯無可辯。
“武德殿!那是武德殿!”
“你說你沒打算廢太子,但你所作所為,全都是告訴天下人,你要廢太子!”
……
燭火燃了一夜,妙華唏噓不已,雖說唐王對她這個禦妹很好,但妙華也不得不說,她這個二哥哥,教子是真的不太行,老大與老四針鋒相對,雙雙落敗,吸取教訓後又重新教導新太子老九,教出一個高宗,心知手段都不缺,但也掩蓋不了在唐王瀕死之際還和小媽混在一起。
但妙華可沒打算摻和進去,家庭教育,還涉及皇權更疊,她隻是一隻平平無奇小貓咪,什麼都不懂的啦~
也是在這個時候,青牛找到了妙華。
這才有了,後來的青牛踏雲送吉祥,太子入道拜三清。
要妙華說,太子這根緊繃的弦,去學道順其自然,倒也不錯,哪怕就是當一個童子,至少也比當個廢太子好了。
而唐王與道教的關系,除了看似糊弄人的認祖宗外,更加緊密了起來。
至此,李唐王朝下,道教的香火,就算有波折,有佛門來分擔,至少綿延不斷,不會斷絕。
至于李唐沒落了,那也是之後的事情了,如今的格局,才是最重要的。
而唐王,也有了時間,重新觀察,觀察新一任儲君,當然,唐王并沒有着急。
而靈山,對此一無所知。
貞觀十七年,深秋,妙華确認唐王已經恢複精氣神,并積極投入朝政後,也慢悠悠地離開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