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扶光入滄海 > 第49章 映珠塘村

第49章 映珠塘村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呂都事的四兒子,呂澈攜妻子樓氏,在餘杭接到老父,一同往南,向婺州府雅溪縣而來。

譚芳時的家在雅溪縣黃田鎮上,宅子是譚逖中了舉人後得的,營造好十幾年的三進大宅,還很簇新,譚逖的老父,他大哥已經去世。大哥家的長子,他二哥,前面譚逖的至親都沒有功名,再邀請臨近的一位舉人,一位年輕的秀才來陪客,加上呂都事和呂澈,譚晗,是八個人,成一桌首席。

譚晗見到譚逖祖輩往下,譚逖大哥二哥家裡還有兒子,在這裡排席,堅持不肯做首席,說匆匆吃了飯,還要家去,衆人知道呂都事午膳在譚逖這邊,晚膳在譚定那邊,逐不強求,讓譚逖祖輩下一個出息的後生,去坐首席。

女眷這裡,譚芳時撲在譚逖老母懷中好生哭了一會兒,就沒有再出屋,譚逖女眷這裡,出六個人,和田桐譚慕妍成一桌席,大家都客客氣氣,讓來讓去的吃這一頓飯,譚晗就帶着母親弟妹繼續往東南方向走,回映珠塘老家,還有二十裡路。

呂都事還在譚逖家中,要和譚逖老父當面說一下譚芳時在京城發生的事情,呂澈在和那位舉人,切磋文章,過一個時辰左右再啟程。

譚慕妍回到馬車裡,車簾卷開,吹着已經冷凝的空氣,嘴上含着山楂丸道:“太熱情了!

鄉裡之間,互相謙讓坐席,謙讓起來相互推搡,和打起來似的,大家坐位都安排好了,坐下吃飯了,特别是這樣還不太熟悉的,席上一個勁兒的讓菜,譚慕妍三頓沒有吃,也要吃撐了。

田桐閉目養着神,道:“晚膳還能更加熱情。”

譚慕妍笑了聲,也不說話了,靜靜的往家去。

雅溪縣志有載:“雅溪多山,其民樸而勤,勇決而尚氣,富人雅好義舉,大姓重門第、崇祀譜。”這些特點,可以從建築中看出。

映珠塘村,是團塊式的結構,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宅子沿着這條線一套連着一套,這種結構就是宗法社會禮儀秩序的映射,看上去就是很有規劃的樣子,整個村子,有北方的布局,又有南方的精雕細刻,裡面好的宅子單拿一套出來,不比府縣裡的宅子差,因為重視家族觀念,崇尚祭祀,每一套大宅都設置了公共性儀典空間,其形式呈現出“前堂後寝”的特點。整個映珠塘村,就是民居建築群。若未來四五百年不遭受兵燹而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宣傳宣傳,可以做旅遊景點了,裡面木雕,石雕,磚雕,堆塑,彩繪藝術,都是積累幾千年的技藝,有文化底蘊,很有研究價值。

村頭,大台門,就是進村的一道門,歇山頂,翼角起翹。明間兩縫前後四柱,擡梁式。每根金柱同角柱間分别置角梁,梁北置浮蓮童柱,支托采步金。前廊之檩、枋,均飾花草和如意紋雕刻。

這個門是中軸線的起點,譚定站在門後接妻兒。

譚诩第一個下馬車,對他來說,他是第一次‘面見’譚定,行了跪拜大禮,激動的道:“爹!”

“好了,快起來,也不嫌髒,就跪在地上。”

譚定連忙扶譚诩起來,大台門内鋪鵝軟石,周圍一圈青磚地,衣袍拍一拍,就把浮灰拍幹淨了。

父子倆還是坐回馬車,譚定捧譚诩的臉,細看其有了靈魂的眼睛,又往上捧,去摘譚诩的帽子。

他治眼睛,頭發都剃光了,現在頭發寸長,按照譚慕妍的審美,這個發型很漂亮,但是隻有她那麼覺得,譚诩出現在人眼前,都是戴纓子瓦楞帽,把頭發全部罩在裡面,别人也看不到他是短頭發,帽子摘掉,寸長的頭發垂下來,中間一個小指指腹的面積,沒有皮,一塊沒有彈性,死硬的白肉,不會長頭發了,譚定摸着他柔軟的頭發,笑道:“頭發長得快,過年就能梳個小揪揪,明年過年就能帶冠。”

“爹,我又不是小孩子。”譚诩有一點羞紅,又把帽子戴回去,碎發都藏到帽子裡。

馬車行到半途,譚定撩車簾,對騎馬的譚晗道:“晗兒,你先回家放行李。”

譚定這一輩也是三兄弟,他是小兒子,其父譚德遠已經分家,不過家族裡大事,還是在一起面對,呂家,祖子孫三代,譚家,也要三代相迎,才是禮數。

譚晗帶着三輛馬車往左邊走,出京城的時候,是兩車行李,一路上買買買,又多了一車。

支走了譚晗,譚定又和譚慕妍換馬車,把譚慕妍支去譚诩譚令馳的馬車上,譚定和田桐同一輛馬車,這熊熊八卦之火就燒起來了,道:“呂家真看上了譚晗,有結親之意,沒有想多嗎?”

田桐笑道:“之前看不準,到了餘杭看見樓氏,就準了,如夫人又說,呂姑娘的嫂子有孕在身,是以不能來。相公,婦人出遠門,也就兩件事吧,一為丈夫,二為子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