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裡還有晗兒诩兒的功勞啊?”吳氏真是羨慕譚定田桐養了兩個好兒子,道:“兩個孩子的品貌,在京城都是出衆的。”
田桐謙虛道:“大嫂,不要這麼誇他們,他們兄妹三個,也就是一點機緣巧遇而已。”
譚以明手裡捧着帶去京城的禮單,道:“三叔,這份禮單,還請妹妹過目一下,看看有何添減的。”
說得了魯陽公主的青睐啊,那現在請譚慕妍來參詳一下,也是她表達了敬意之心。
是這樣的道理,譚定讓仆人把譚慕妍請來,譚慕妍來了,匆匆看過,都是雅溪的土儀,沒有出格的東西,想了想,道:“再添置幾樣小兒的玩具。”
譚以明面露惘然。
譚慕妍提點道:“魏國公的長子滿周歲了。”
現在單子裡的東西,都到不了主子跟前,送進去不知道放哪個角落的,倒是玩具,小男孩那個興頭兒,今天玩這個,明天玩那個,還要弄壞的,能霍霍多少,雅溪木工木雕做得神乎其技,做玩具也很厲害啊。
譚守對着譚定稱贊道:“還是女孩兒心細。”
譚定笑道:“她在京城,是見識了一些。”
現在養孩子很小心翼翼,洗三,天冷也不會真的把孩子脫光了放水裡,滿月周歲,隻抱着讓親近的人家看看罷了,小孩兒夭折很多的,在他們的身體強壯以前,不見生人,不被人過了病氣,也算是個,隻能這樣的笨辦法了。
譚慕妍把禮單還給譚以明,遲疑着,最後還是說了,道:“再有,向接待你們的人,遙問一句公主府四位主人安康。”
人一定安康,就是忍不住要多一句嘴,譚慕妍都惱了自己,向伯父伯母行過禮,就告退了。
第二天,天不亮,譚以明剛走,要幫忙拉家具到長洲的新東單氏族人,個個精壯,牽着一匹匹犍牛來了。
新東在雅溪縣的東南方向,在本就多山的雅溪,東南方向還得加一個更字,山多的,耕田已經養活不了繁衍的人口了,就謀了些别的生計。
這裡細說一下家具制作的十個流程的第十個,塗飾。别地的家具制作工藝不說,中信堂的家具,都是打蠟的燙蠟的,将天然蜂蠟塗在家具表面,用熱源把蠟烤熔,燙在家具表面。燙蠟後的家具表面更加平整光潔,色澤溫潤晶瑩,最大程度保持了木材天然的紋理和美感。
新東山多啊,山多蜜蜂多,映珠所用的蜂蠟,都是向新東單氏買的,也雇傭單氏的人和牛,運送家具。
領頭的,也是老熟人了,單添保,長得黝黑矮壯,看着和譚定一樣大,實際上才二十五,譚定不與他客氣,笑罵道:“好你個滑頭,這麼一早來,我還得多管你們一頓飯。”
話是這麼說,吃食早就備下了,譚氏族人拿簸箕裝着大包子端出來,管飽,還是肉餡的。
單添保笑道:“還是三老爺能耐大,帶着我們一起發财。”
今年單氏采集到的蜂蠟連着去年的存貨,都賣給譚氏了,秋收過後到過年,又是買賣家具的旺季,單氏的精壯和牲口,都可着譚氏用,給譚氏運完了家具,直接背稻谷回家。
譚定也笑道:“那還是我二哥帶你們發财的多。”
譚實做茶葉生意啊,單氏山多茶葉多。
單添保手上拿兩個包子,剛出鍋的包子他用手抓完全不燙手,道:“我去向二老爺請個安。”
既然單氏來得那麼早,譚定也有更多的時間教導譚以觀做事。
帶着他查看過每一頭犍牛,家具怎麼分配打包到牛車上,都是做事的學問。時間緊迫,所調用的犍牛是平日的兩倍,就是說,一車兩批犍牛,交替拉運。
本來更快呢,還有馬車的選擇,黃花梨家具沉重啊,又貴重,牛,更加溫順,更能負重,比馬更願意合作拉車,有效協調,牛的身體結構使其更适合進行拉力運動,更适合搬運重物和拖曳車輛,雖然走得慢了些,也走得更加穩當安全啊,單車多負重,組裝好的家具,就盡量成件不用活拆,經過反複權衡,譚定還是選擇了用牛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