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魏國公府,先進祠堂祭奠先人,再去九獅堂,拜見……也不是用拜見這個詞,鄭焞的母系是皇族,便不做普通小輩之态,隻是互相見禮,見個面,一家子親戚,要知道對方長得是圓是扁。
對比祠堂裡的牌位,再看九獅堂裡的人,譚慕妍就明白了鄭焞說的,鄭家子嗣不豐,少他一支,對家們要如何逞心如意了。
鄭家應該不會像譚家一樣,還要考慮養妾的費用,考慮養庶子要分割分薄家業,考慮嶽家的感受,考慮庶出娶不上好妻子,像她二伯譚實一樣,在有嫡子的情況下,刻意不讓庶子出現的情況吧。
這樣不止一個妻子在生育,有姬妾輔助,這個子嗣,還要比普通人家更加不豐。
先魏國公有五子,先暫時不說鄭家的女兒們,也僅僅是五子存活下來,王朝更疊的時候,先魏國公就在戰亂中失去了兩個還很年幼的兒子,立國後繼續生孩子,夭折了一嫡兩庶三個兒子,是活到成年娶妻的兒子五個,夭折的孩子不入排行,所以是五子五房。
頭尾是嫡出,二三四是庶出。
長房,先魏國公世子,無子嗣,過繼了鄭炘。
二房,糟心得很啊,就是譚慕妍不太喜歡孩子的原因之一,養了未必出息還有惹禍的可能。在進京的路上,鄭焞仔細告訴了譚慕妍鄭家的家史,其家族上升得勢□□之路的殘酷與紛争,真是聽得譚慕妍冒了一身冷汗。鄭家差點卷入元熙三十二年甯義郡王起兵謀反案,甯義郡王,就是通過二房父子與鄭家搭讪,先魏國公果決,殺了二房的子孫,一子一孫,二房的兒媳張氏孫子媳婦常氏,和兩個孫女圈禁家廟,才避過了那場禍事。
所以祠堂裡,沒有二房父子的牌位,九獅堂,也沒有二房的女眷。
三房,三老爺已逝,有一嫡子鄭燭,娶妻數月後病故,無遺腹子,也沒有過繼嗣子。
四房,四老爺四太太是俱在,隻有一庶子鄭煥活到成年娶妻生子。
五房,就是公主府了,鄭焞本來還有一個弟弟鄭燦,十二歲沒有了。
鄭炘鄭煥的孩子年幼,不能算立住,先不細表。
所以鄭家,占據了這麼高的位置,擁有财富美色這麼多的資源,立國五十二年,隻有三支血脈繁衍出來,女兒的數量差不多,零星那麼幾個,排除自己作死,排除鄭可賢娶了公主不能納妾繁育子嗣,這男男女女睡一睡,受孕的幾率也不大啊,譚慕妍聽着鄭家的家史,腦子裡先轉出這個想法。
所以這是她的幸還是不幸啊,她和鄭焞就隻做了一次,一天的很多次,也算一次啊,就有了孩子。
譚慕妍無數次的感慨,生活就是這樣,就是十全十美的事情,老天爺也要親自下場掰掉一塊,不會盡如人意。
然後再細想,心裡哇涼哇涼的,鄭家的第三代,不是隻有這幾個人出生,夭折的沒有說呢,就是以鄭家的能力,孩子的夭折率還是居高不下啊。
這也是她懷孕了,鄭焞的父母寫信來,說要留下孩子的理由,鄭家嗣子艱難。
這又是譚慕妍不喜歡孩子的原因之一,不是不喜歡孩子本身,是不想陷入傷心的境地。懷孩子,未必能順利懷到生産,很多流産的,流産和生産,自己的小命會受到威脅,養孩子,養着養着夭折了,早逝了白發人送黑發人,不得哭死。
但是這個情況還得反過來想一想,正是因為子嗣的存活率并不高,生育對女性的傷害很大,在孩子來的時候,就要更加慎重的對待了。
藥流,流不幹淨,可以刮宮嗎?
以後想要的時候,就能很順利的要上嗎?
譚慕妍見識過堕胎的風險,當今這個條件下,她還真不敢恣意妄為,所以一日又一日,這個孩子就留着吧。
九獅堂内,大家都站着。
“大哥,大嫂。”
譚慕妍先向鄭炘和其妻馮鳴珂行禮。
鄭炘拱手。
馮鳴珂還禮,後面就馮鳴珂幫忙引薦了。
二房沒人。
三房,三夫人方氏,鄭燭之妻江氏。
四房,四老爺,四夫人唐氏,鄭煥之妻郭氏,還有一個未出嫁的嫡女,鄭涓涓。
三房四房的婆媳都熱情的邀譚慕妍閑了過府來坐坐。
公主府,以前驸馬未得公主傳召還不能過去呢,公主府不是可以随意進去串門的地方,所以三房四房的婆媳,隻說讓譚慕妍過來坐。
“一定一定。”
譚慕妍笑着,先虛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