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江建國家的西紅柿大批量下市,村裡人已經眼紅很久了。
首先,它的價格是美麗的2塊錢。
其次,平常人家一畝地。
露天西紅柿是3000-6000公斤的産量,可大棚反季節西紅柿是8000-10000公斤的産量。
這是什麼概念。
相當于普通人家一斤5毛錢的西紅柿,一年最多賺6000塊錢。
這6000塊錢,還包括材料費和人工費等亂七八糟的。
可反觀江建國家。
就算人家畝産9000公斤,取個中間值。
則一次可賺3萬6千塊錢。
這簡直就是旁人家的6倍!
但還有一個事實,人家是大棚西紅柿。
意思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
若一年種三次的話,再錯開高峰期,就有大概十萬的收益。
這一年的收益,投的本錢基本上出來了。
明年的話,人家豈不是賺了?
家家心裡都有本賬,又是種地的行家。
大概上可以估個八九不離十。
眼下,村裡已經有部分人開始蠢蠢欲動。
還有一批人,埋頭算算前期投入的成本,再看看自己的口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時,李文昊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我也不想拐彎抹角,今天就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想問問建軍叔家能不能帶我們一起種大棚西紅柿?”
感受到開會的人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李文昊語氣有些迫切。
“雖然我們也種,可是畢竟大棚這一事上沒有經驗。
若建軍叔你們帶着我們,那豈不是省事多了?”
被點名的江建軍還沒有說什麼,在一旁的李永義卻張了口。
“雖然大家都是一個村的,可他們帶我們是情分,不帶我們是本分。
這一點,大家還是要清楚呢!”
“永義爺,大道理你再不講,我們都懂!”
人群裡有人高聲喊出來。
打眼一瞧,是李文昊的哥哥李文博。
李永義笑了下,正準備說些什麼,旁邊的李彥平開口。
“我先說兩句。
我們在座的人,大多是在李家村土生土長的。
今日,我也把醜話說在前頭。
大家要跟着我們種植大棚西紅柿,我們都沒有意見,甚至還很歡迎。
但是,若跟着我們種,萬一賠本了,我們可不負責。”
這句話一出,人群中靜了一瞬。
前面還躍躍欲試的幾人,瞬間沒了深吸。
人性是很可怕的東西。
若不涉及自己的利益,那麼世人都會以道德的眼光審判旁人。
若涉及了自己的利益,那麼很少會有人按照要求别人的标準要求自己。
見人群中沒了剛剛的喧嚣,李彥平又說。
“我自小在李家村長大,當然希望隔壁鄰舍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所以聽鄉上說有個什麼脫貧的計劃,所以也起了心思。
今天給大家說個實話,我們幾個人決定,帶村裡有意願的人種西紅柿!”
“這個好!這個好!”
“我就說彥平這個娃有前途!”
人群中聲音漸強,李彥平放大了嗓門。
“我們種大棚西紅柿,具體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打算找幾個人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大棚西紅柿。
通俗的講,就是我們給那幾個人打工,年底他們給我們分紅。
打工就是你會啥就幹啥。
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地出地。”
“那不就是舉全村之力開了個西紅柿種植公司嘛!懂了!”
人群中有人應和,李彥宏點了點頭。
“第二種方法,就是私人種植,我們提供幫助。
私人種就是自己種自己的,和别人沒幹系。
但是大棚的一些知識,我們早種了一茬,稍微有些經驗。
你問我們的話,我們或許知道。
就算不知道,也會聯系專家問問。”
說到這裡的李彥平,掃視了下面一圈。
“不過不管怎麼樣,隻要種植反季節大棚西紅柿,大家都要簽個免責協議書。”
“啊!”
“協議書?”
“就小心死了!”
人群裡議論紛紛,劉彥平恍若未聞。
“我們不是不相信大家,隻是想要一顆定心丸!”
李彥平補充了一句。
在上面坐着的李國富沒有說話,顯然是默認這個行為。
人群中有人三三兩兩的商量。
“想好了嗎?想好了就報名!”
李宏彥見火候差不多了,開口。
“那我們兄弟倆報名第一個!”
“是的,第一個!”
李文博出聲,身後的弟弟李文昊應和。
有幾個家人看見這一幕,也紛紛舉手報名。
“那沒别的事今天的會就開到這裡,天氣黑的快,大家早點回去。
想要報名的人自己就去找會記劉彥宏,說清楚自己怎麼種,我們後續看人數再決定怎麼培訓。”
村長李國富說了這一句,意味着今天的村會到此為止。
馬文花倒是不慌不忙,和張蘭珍一起回家。
“你說把地租給人家保險着沒有?”
張蘭珍下午猛一聽,有些昏了頭。
可剛剛要簽什麼免責書,又有些犯嘀咕。
故問一問同樣把地租出去的馬文花。
馬文花聽聞倒是笑呵呵的。
“沒關系,那個地就我種也買不了千數塊錢,還把人累死一趟。
現在人家要租,就租給人家。
你沒聽後面還有活讓我們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