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家蓋房子,上梁或者立大門,有很多人來幫忙。
主家為了顯示誠意,一般都會準備好菜好飯來招待幫忙的人。
等新屋落成,主家還會再準備煙酒,給重要的幾家另外再謝一番。
其中就包括陰陽、瓦工等。
李招娣也有魄力。
一聲令下拆房子後,她和母親呂如岚就在院子角落裡搭了個帳篷,住了下來。
平時工人吃飯就靠呂如岚做,有時候忙不過來了,呂如岚也會請隔壁鄰舍的嬸子阿姨來幫忙。
至于重要的日子,李招娣就開始找外援。
這個外援,不是别人,正是開農家樂的侯菊蘭。
“妮兒,你信我的話,我給你推薦一個。他一直在紅白喜事上做飯,練出來了。妮兒,你看行不行。”
不料侯菊蘭聽到李招娣的來意,婉拒了。
轉頭,她就給李招娣推薦了她農家樂的專屬大廚。
李招娣一聽,也行。
于是,立大門前一天。
江紅軍開着面包車,帶着侯楚良,直奔縣城。
買了些農家樂近日需要的耗材,就直奔菜市場。
一次性碗筷、調料、菜、肉、煙酒……
有經驗的侯楚良還找店家手寫了單據。
江紅軍雖然覺得沒必要但表示理解。
齊活之後,兩人開車匆匆趕回李家村。
第二日,日頭霞光刺破雲層;朝露未散。
李招娣家已經聚集了來幫忙的人。
呂文岚熬了牛骨湯,來的人一人一碗牛肉粉絲湯。
碗裡的牛肉多的冒尖,來幫忙的人感受到了誠意,決心好好幹。
不過,這才哪到哪。
衆人一早上将淩亂的戰場規整了規整,隻為了接下來的流程。
等到人大批量來的時候,侯楚良便開始起鍋燒油。
涼拌豬肝、涼拌涼皮、蒜泥黃瓜、涼拌豬皮凍;蒜苔炒肉、辣椒炒肉、花菜炒肉、芹菜炒肉:炖的軟爛的豬肘子、羊肉湯。
四葷四素、一肉一湯。
規模雖不比紅白事,但在蓋房子裡面,算是較高檔次了。
來幫忙的人,都啧啧咋舌。
一方面是李招娣。
有知道内情的,聽說李招娣貸了銀行好多萬;又聯系眼前的架勢,直呼李招娣敗家。
也有看的比較長遠的。
招娣這算給自己宣傳了。
畢竟李家村能蓋這種房子的,目前沒有幾個。
就算有,也沒有李招娣跟的一行人手藝好。
外界紛紛擾擾,李招娣倒沒受什麼影響。
本來一開始也沒想着蓋這麼多。
後來轉念一想,蓋都蓋了,就一起蓋全吧;省的後面又四處找人動工。
于是,李招娣又找擔保人,去銀行貸了些款。
目前大門立起來,就是屋内的粉刷吊頂了。
再者還需要買家具,這又是一大筆支出。
沉浸在自己路上的李招娣,沒有聽到外界的話題。
這個話題,便是侯楚良。
許是侯楚良自小做流水席,他炒的大鍋菜,很符合李家村一帶的口味。
外加他的生活也不容易,衆人紛紛起了恻隐之心。
“侯菊蘭,有空把你家的廚子介紹給我。”
“侯菊蘭,你這個廚子哪裡找的?做飯還好吃!”
村裡需要逢事的人,都在提前物色掌勺廚師。
今日,侯楚良掌勺的手藝算是在李家村打響了第一炮。
人群散去,喧鬧褪去。
接下來的幾天,就留幾個人打掃打掃,規整規整。
李招娣家的房子框架就算是搭建好了。
等到日頭曬一曬,水氣散一散,便可以安裝窗戶。
接下來,就要主人家晴天開窗雨天關門,等屋子幹透,便開始吊頂粉刷。
最後,是恭賀喬遷。
李招娣的心思全在自己的房子上,還有一小部分在呂雙明帶來的工程隊上。
建房子的一些手藝人裡,大部分是自己當初跟着的叔伯。
自李招娣有需要,一個招呼,他們大家都來了。
而李招娣,也自然而然,重新融入了當初在工程隊裡的角色。
所以,再次見到闵正浩,李招娣還有些恍惚。
人心不是石塊。
這麼多時日以來,闵正浩的一舉一動,以及看向李招娣的目光,無不蘊藏着說不出的話語。
李招娣不懂,也不想懂。
但立大門這一日,闵正浩帶着被面來的時候,李招娣也面色如常的上前去打了招呼。
在農村,被面就是一塊紅絲綢,農家人把它逢在被子上,當作被子正面。
同時,被面還有一層别的意味—祝福。
作為回禮,李招娣将家裡準備的,祭奠過土神的大馍馍挑了兩個,送給了闵正浩。
“謝謝。”
聽别人說闵正浩比較内向。
好久不見,他的話也的确少了許多。
李招娣隻覺得周遭的氛圍很是尴尬,說話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恰巧有人來找她要東西,她尋了個借口,匆匆離開。
李招娣沒看到闵正浩難過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