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劉老爺等人,李永泰說,“李娘子,府尹大人給你寫的那牌匾我已經找人加急制作了,傍晚就能拿回來。”
李秀琴自然是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在告訴她,一切都準備好了,開業吧!
“李老闆,我想過幾天再開業。”
哦。
李永泰哦了一聲,眼底掠過一絲不快,但豆福坊是李秀琴的,他是不好強硬地逼着她盡早開業的。
這時,酒樓吃飯的客人就越來越多了。
之前李永泰他們那一桌就擺在屋子正中央,滿桌子香嫩爽滑的豆福菜吸引了來客們的關注,他們紛紛問小夥計,那是什麼?多少錢一份?
小夥計看向李永泰。
李永泰又看向李秀琴,豆福是她帶來的,豆福菜目前也隻有她能做出來,所以,她是不是願意繼續做豆福菜,他是不好替她做決定的。
李秀琴回應道,“每桌客人隻能點一份豆福菜!”
李秀琴在後廚忙了一個時辰,四十多斤豆福也用完了,她這松了一口氣,洗幹淨手,去了前廳。
她一出現,滿大廳的人都把目光聚集過來。
李永泰說,“這位李娘子是出名的大廚,今日你們能來吃上她做的菜,福氣不淺呐!”
李秀琴早就猜着李永泰的用意,豆福對京都人來說是新鮮吃食,李秀琴的豆福坊想要開業,他們迎客來的豆福菜想要一炮打響,那都需要拉攏了顧客來品嘗,他們吃得美了,口碑好了,豆福菜也就能暢銷,同時他的盈利也會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多。
衆客人又都贊李秀琴廚藝高超,紛紛表示要從李秀琴這裡買豆福。
李永泰心情大好,他說,“李娘子,今日這一試,我對豆福菜更有信心了!你就瞧着吧,我們以後絕對能賺得盆滿缽滿!”
轉而,他又問,“為什麼豆福坊不能早點開業?你是有什麼别的打算?”
“李老闆,我想設棚赈災。”
李秀琴語出驚人。
――
翌日一早,李記豆福坊開門了。
李文騰跟于忠勇先後在鋪子門口搭建了兩個簡易的爐竈,分别把鍋都架在了竈上。小五腿短跑得快,負責把家裡的桌椅都擺在門口。
李紅英也來了,她笑嘻嘻地說,我是來混個肚兒飽的,放心,我不白吃,我幫着幹活。
她做了火頭軍,一邊燒火還一邊跟着李秀琴學習怎麼做豆福湯。
李秀琴也不是個小氣的,她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喜得李紅英鬧着說,等豆福坊開業了,她要買一斤豆福家去,好好做個菜!
時辰不大,豆福湯的香氣就在南洪街上彌漫。
芸姑從鋪子裡跑出來,驚喜地問,李娘子,你這是……
她看看那一大鍋的豆福湯,還有另外一個竈台上高高摞起來幾層的蒸馍屜,芸姑驚詫地問,“李娘子,你……你這是要赈災?”
“是,誰都有困難的時候,我遇上了,瞧見了,就不能袖手旁觀!
李文騰把舍湯舍馍的牌子挂在棚子的正中央。
于忠勇的妻子孫氏掀開大鍋,把蒸馍一個一個拿出來,想起這一路來的艱辛與磨難,她眼圈紅紅的,嘴裡呢喃着,我們遇上好心人了,老天有眼啊!
她轉頭就看到一個穿着破爛,手跟臉都髒兮兮的小男孩兒,忙拿了濕帕子給他擦臉擦手,随後就把一個馍馍塞給小男孩,“吃吧,吃吧……”
小男孩的父母也趕了過來,他們看到小孩兒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馍馍,當即跪倒在孫氏跟前,就要拜謝。
孫氏對他們說,别,我也是災民,是被李娘子救得,她是個大好人,不但給我娘請郎中抓藥,還讓我們吃飽,她才是我們的大恩人呐!
那一家子轉頭又要跪李秀琴,李秀琴忙把他們扶起來,笑着寬慰,”都餓了吧,這邊有湯,有馍馍,你們吃飽了,好好在城裡找個活兒幹,日子總能過下去的,都打起精神來,這幾日我都會舍湯舍馍馍,你們餓了就過來……”
“多謝李娘子,李娘子您真是活菩薩啊!”
災民們越來越多地圍了過來,他們都齊齊地道謝。
李秀琴擺擺手,就忙着給他們盛湯,拿馍馍了。
“滾滾滾,誰讓你們在這裡擺攤子的?這是老子的地盤,趕緊給老子滾!”
忽然,從那邊過來了一幫人,這些人有七、八個,吆五喝六的,個個面帶猙獰,手裡還揮舞着棍棒,沖過來,一腳就把桌椅闆凳都給踹翻了。
“你們幹什麼?這是我家的鋪子,我們家鋪子門口的地方怎麼會是你們的地盤?”
李文騰彎腰抓起一個闆凳就奔到了那些人的跟前,跟他們對峙。
“臭鄉巴佬,你懂不懂規矩?想在南洪街開買賣,你得繳納開業稅,你鋪子門口這一片地方是公用的,公用的都歸老子管,你想要使用,就得繳納使用費,不然,老子見你一回砸你一回攤子,你敢攔着,那就連你一起砸!”
說着,那人揮起棍子就朝着李文騰的腦袋砸過去。
李秀琴正拿了勺子在盛湯,一看三兒要吃虧,舀了一勺子的熱湯,朝那人劈頭蓋臉地就潑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