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宋予靜抓住一隻蜘蛛,放進小盆裡,拿蓋子緊緊蓋住,脫掉手上的布套,誠心誠意地拜了幾拜。
保佑繡工能有長進。
她把小盆交給冬雪,抓起荷包,跑去前院找宋學士。
“爹。”她站在門口,“我來拿書稿。”
“進來。”
宋學士将密封的大紙袋交給她,認真叮囑:“直接去翰林院交給李翰林便可,我讓人跟他說過。”
袋子有些重,宋予靜抱在懷裡,鄭重點頭:“我記住了。”
“晚上不回别院?”
“不回,到時候我和哥哥直接回家。”她停了下,挑眉笑道,“保證不會打擾您和阿娘過七夕。”
宋學士掩飾性地輕咳一聲,“鴻兒在外面等你。”
“好,我先走了。”
别院外,宋歸鴻正在捋順馬匹的鬃毛,見她出來,說:“走吧。”
兩人與六七名侍衛一起騎馬返回京城,也不敢耽擱,徑直趕往翰林院。
幸而李翰林人好易說話,檢查書稿無誤後,悉數收下,并請兩人轉告宋學士,下月初記得交書稿。
兩人自然應是,離開翰林院,徑直回到長公主府。
府裡無事,一回去,宋予靜讓人在太陽底下擺好案桌,上面再放着一個裝滿水的木盆。
臨到午間時分,她抓住一把繡花針,一根接一根地往裡面丢。
針浮在水面,漸漸彙聚。
她連忙趴在旁邊盯着。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愣是沒看出什麼花鳥魚蟲的影子,連朵雲都沒有,反而堆成粗椎形。
“我果然不适合刺繡。”宋予靜重重歎息一聲,“這下可怎麼辦啊。”
“姑娘。”冬雪跟她一起提前回來,“夜裡乞巧的瓜果已經備好,您想雕成什麼花?”
“最好是桃花、蓮花,其他花也行。”
她又看了眼木盆的針,走進屋裡撥弄繡針繡線,直到天色全黑。
夜色撩人,銀河皎皎,兩粒明亮星子分隔在銀河兩側,遙遙相望。
宋予靜遵從臨行前慶陽長公主的叮囑,拜月乞巧之後,才拎着荷包出門。
到了約定好的地方,遠遠地看見一道纖細的身影,她小跑過去,喚道:“徐姐姐。”
徐婉一身秋香色交領襖裙,柔聲應道:“宋妹妹。”
宋予靜嘻嘻一笑,“你來的好早,我剛從……”
話未說完,她瞥見站在旁邊陌生的俊秀少年,又見他的容貌與徐婉有幾分相似,不由向徐婉投去疑惑的目光。
“這是舍弟,單名一個遠字。”徐婉解釋,“他今晚出來走走。”
徐遠拱手作揖:“在下見過宋姑娘。”
宋予靜朝他回了一禮,“徐姐姐,我們等會兒去哪玩?”
“不如先去看花燈?”徐婉說,“雖說七夕不以花燈為主,也不及上元節的燈火璀璨,但也是一番美景。”
宋予靜沒什麼意見,當即應了聲好。
“阿弟,不如你先回去,或者在街上逛逛。”徐婉轉身,“我和宋姑娘一起,不會有事。”
徐遠擰緊眉頭,“姐姐,我陪你們去。”
“你跟過來算什麼?”徐婉立即拒絕,“姑娘家之間的悄悄話,哪裡能讓你聽?再說還有侍女們跟着,不會有事。”
“好吧。”
徐遠不情不願地走遠了。
徐婉松了口氣,挽住宋予靜的手臂,笑道:“我們去那邊看看。”
她沒推開,回頭看了眼徐遠,見他一步三回頭,疑道:“徐姐姐,徐公子好像很不放心?”
“他就是瞎操心。”徐婉語氣無奈,“怕是大哥還跟他說了些什麼。”
涉及平遠侯的家事,宋予靜不再多問,指向街邊的燈籠攤子:“那盞蓮花燈挺漂亮的。”
“過去看看。”
花燈挂了滿滿兩三排架子,攤主滿臉笑容,朝遊人大聲吆喝:“各位公子姑娘,這裡什麼樣子的花燈都有,保證你們能選到最合心意的花燈!”
宋予靜走過去,正好看見攤主跟一名姑娘說話。
“姑娘不喜歡這個樣式?沒關系,咱這攤位可以親自做花燈,燈籠骨架都做好了,就等着糊上燈籠紙,還可以自己上色畫紋樣。”
“真的?”
“當然是真的,我賣了十幾年的花燈,靠的就是一個信字。”
那姑娘看上去有些心動,跟着一名少女走到旁邊,在一堆燈籠骨架裡挑選。
宋予靜踮起腳尖看了幾眼。
“姑娘也想試試?”攤主迎上來,“不貴,二兩銀子,不論好壞,隻要您喜歡,做多少盞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