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村長請坐吧。”
甄雨從屋裡走出來,看向劉鐵柱。
她心裡一片明朗,郁氣一掃而空,又恢複了往日的直爽。
“哎哎。”劉鐵柱連聲應道。
“爹,出來吃飯了。”甄雨朝甄武喊道。
甄武這才從屋裡出來,坐到飯桌前。他看向甄雨,目中滿懷關切,似乎在詢問甄雨是否真的不生氣了。
甄雨心中一暖,她自然明白,甄武回到家裡就避進屋裡,是在無聲的闡述他的态度,表達對她的支持,如今出來用餐,也是因為她态度改變了。
甄雨沖着甄武咧嘴一笑,又扭頭看向劉鐵柱,“今日太晚了,牲口市場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明兒一大早,我們再去牲口市場挑豬仔。”
劉鐵柱自然是連連點頭,他本來還糾結如何開口,生怕甄家姑娘因為今日之事不高興,徹底把他們大窪村推開,可甄家姑娘直接告訴他明日去挑豬在,毫無為難之意。
這般算來,倒是他心胸狹隘,以己度人了。
趙睚手藝極好,紅燒肉是标準的五花三層,青菜用了豬油又搭配了菌類,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劉鐵柱想到今日所作,自覺沒臉吃這麼好的飯,隻低頭扒拉着碗中的白飯。
甄雨道,“這肉選用的是小窪村養的豬,标準的五花三層,一斤能賣到四十五文。”
“四十五文?”劉鐵柱震驚的擡頭看向甄雨,“俺也買過豬肉,最貴也不過三十文,這豬肉怎麼如此貴?”
“貴有貴的道理,劉村長嘗一塊,自然便知道緣由了。”
劉鐵柱也顧不得不好意思了,他滿心都是這豬能賣到三十五文,他們村也養豬,那他們村以後的豬肉,是不是也能賣到這些錢呢?
一斤是四十五文,一頭豬至少兩百多斤,劉鐵柱甚至不敢想一頭豬能賣多少錢了。
他拿筷子,虔誠的叨了一塊,放進嘴裡,剛一進嘴,便被紅燒肉的香氣香迷糊了,微微一動牙齒,肥肉與瘦肉混合,帶來絕佳口感享受。
純然的香味,毫無豬膻味,劉鐵柱驚訝的看向甄雨,“姑娘,這便是那……的功效嗎?”
他私下裡跟小窪村村長王德正打聽過,有所耳聞小窪村的豬都要在豬仔的時候切去高玩,豬肉吃起來就沒有膻味。
甄雨點點頭,“不止于此,扇豬後豬仔比沒扇過的豬,長肉更快,出欄更早。再加上适合豬生長而配置的飼料,可以達到一年三欄的的效果。”
“一年三欄!”劉鐵柱震驚的嗓子都劈了,“俺村裡也有過養豬的,可都能養一整年,才能出欄啊。”
甄雨笑笑,回想起上輩子背的那些書,以及實習的時候待過的規模體系化的養豬場,不禁感歎道,“養豬,也是門大學問啊。”
第二日,因着要陪劉鐵柱去挑豬仔,甄雨便沒有去豬肉鋪。
甄武獨自去賣豬肉,甄雨、趙睚與劉鐵柱前往牲口市場買豬仔。
清晨的牲口市場,果然比昨日下午的牲口市場要熱鬧的多,種類也多,除了一些常見的牲畜,甄雨甚至看到了不常見的馬。
那馬站在陽光下,漆黑的皮膚仿佛發着油光,頭高高昂起,四肢矯健有力,甄雨不禁多看了兩眼。
趙睚順着看過去,眼裡閃過一抹驚訝,如今對馬匹的管控極為嚴苛,民間幾乎見不到馬匹售賣,便是有也是不中用的老馬,而這匹馬,一看便是壯馬,怎麼會流入到這樣一個小鎮上的牲口市場呢。
甄雨三人一路逛去,順利買了豬仔,看着在竹簍裡精神氣滿滿拱來拱去的豬仔,劉鐵柱笑得嘴角都落不下來。
為了讓這三十頭豬仔适應場地,甄雨決定跟着劉鐵柱去一趟大窪村,也看看大窪村建起來的養豬場。
趙睚自然毫無意見,劉鐵柱心中對甄雨更加信服幾分,甄家姑娘縱然年紀小,但做事卻可靠妥帖極了。
三個人出了鎮子,一路往大窪村走去,為了避免碰到别的村相熟的人,三個人沒走土路,而是進了山,在山裡穿行。
一路無話,劉鐵柱不住的詢問養小豬仔的注意事項,甄雨自然細心解答,心中确實微微歎息,大窪村的養豬技術,還得加強啊。
伴随着小豬仔的哼哼聲與兩人的交談聲,三人很快便走到了槐樹林。
灰黑色的樹皮上,裂紋密布,羽狀的葉子在風的吹動下嘩啦做響,組裝的枝幹與茂密的枝葉,幾乎把陽光全部擋住,透着陰沉與壓抑。
若不是為了在山裡抄近路,劉鐵柱如何也不願意走這裡。
劉鐵柱不禁加快了腳步,“甄姑娘,咱快走吧。”
又悄悄道道,“村裡老人都說槐樹屬陰,招鬼呢。”
“哒。”
一聲細微的石頭落地聲在槐樹林響起,空氣一片寂靜,這聲音便顯得極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