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攆毫不遲疑結結實實地行了一個大禮。
先帝在位時,他就隻有在先帝登基時行過大禮。其他時候每次他欲行禮的時候就會被先帝給扶起來,每次還會假意責備他讓自己勞累,非要他給扶才肯起來,他也樂得和先帝玩笑。
現在卻時過境遷,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也知道徐家已經礙了永康帝的眼了,該注意的禮節都要做全乎了,免得被人扣一頂藐視君上的帽子。
永康帝帶着笑意說了句“愛卿請起”,身子卻絲毫未動,笑意也不達眼底。
徐家人起身後就束手立在一旁,等待永康帝說出昭他們回京的目的。
果然,剛寒暄了幾句永康帝就說到了正題上,他沒有明言和親之事,而是轉頭說了糧饷的事。
永康帝已經許久沒給虎威軍足額發過軍饷了,要不是有徐家的産業撐着,軍隊怕是早就嘩變了。
這次永康帝破天荒的提出要補發糧饷,後面等着的肯定不是啥好事。
看吧,緊接着就說到了虎符。既然要重新補發軍饷,那麼為了再次清點人數的方便,想讓徐将軍把虎符先交出來,清查完畢了再歸還。
話是這麼說了,一旦交了出去,還不還就看人家皇帝的心情了。
不過徐攆并不在意這些,他關心的是兵權交出去之後皇帝會不會如約給虎威軍糧饷,他手下的那些兵可都是有家要養的。
再則,現在蒙古小朝廷對中原一直虎視眈眈,他怕他徐家退了之後,兵權落到不懂戰事的文臣手裡,那就真的難和蒙古有一戰之力了。
不過好在他早就料到了有這一天,隻要永康帝不是腦子發昏,他是不會把他在軍中的人全撤下去的。
可是這些誰又說得準呢,收回兵權就是永康帝腦子發昏幹下的事吧。
徐攆俯身回道:“全憑皇上安排,不過老臣多嘴問上一句,這軍饷之事不知皇上安排了哪位官員去督辦啊?”
永康帝就知道徐攆會有這麼一問,他深知如果軍饷不安排妥當徐攆是不會輕易就把兵權給交出來的,所以即使三皇子找他薦了自己好多次,永康帝都沒有答應他,而是選擇了做事一闆一眼的薛勤。
薛勤在兵部也幹了很多年了,不過因為他絲毫不知變通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他也就在侍郎的位置上一直呆了下去。
皇帝心裡都門清,永康帝也覺得薛勤不讨喜,所以他從沒想過要給他的職位升一升,不過他也不會容許其他人輕易就把他給擠出去,畢竟一個部門還是必須有幾個這樣的人的。
徐攆聽到皇上安排薛勤來負責軍饷,頓時把心放回了肚子裡。直接從懷裡把虎符掏出來遞給了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李德全,李公公雙手接過虎符遞上了皇帝的桌案。
永康帝見徐攆這麼輕易地就交上了虎符頓時笑容都多了幾分,給了徐攆一個恩典,允許淑妃出宮與幾人相見。
徐家人謝過恩後就回了京城的承恩公府。徐家被先帝賜下宅院後也沒有住過幾次,不過還是安排了一些人在這裡打掃。
進入正廳之後也不見桌椅有什麼塵垢,可見徐家留在京裡的下人還是盡職了。
徐攆的大兒子徐立坤給管家說了大小姐不日就要歸家的消息,吩咐讓府中下人好好收拾雪園。
徐大年滿口應下了,還保證一定能把雪園收拾得舒舒服服地,保證大小姐滿意。
永康帝拿回兵權後就沒再封鎖讓五公主去和親的消息。徐家自然在消息出來的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徐立沛馬上就坐不住了,原來皇帝這麼急着把他爹手裡的兵權騙走是想要讓表妹去和親,他咋那麼能呢,時時刻刻防着他們不說,還連表妹都要被送去和親。
想着他就說了出來,甕聲甕氣地道:“皇上也太過分了,論年齡也不該小外甥女去,三公主四公主都沒有夫家,怎麼就輪到五公主了呢,分明就是皇上見不得二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