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親征
軍報緊急,陳景元與陳景素那邊的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原是陳項義領頭,在并州抵禦西夏軍。但北涼的援軍與西夏軍趁陳項義分身乏術,便直沖北側的雍州而去。
明威将軍陳景元乃是陳項義長子,率兵前去馳援并州樂都時卻在路上遭到西夏軍與北涼軍的攔截。如今正陷入與西夏、北涼軍的苦戰之中。
而陳項義二子陳景素到底年紀輕些,見到這情勢便想祝兄長一臂之力。他先是向陳景元運送糧草被劫,後又被早防範着他的北涼大軍團團圍堵在雍州固城之中。
直到自身陷入險境,陳景素才反應過來,北涼大軍恐怕一開始的目标便是他。在并州給予陳項義壓力、引開陳景元皆是為了讓陳景素孤立無援罷了。
李淮水将西北局勢分析明朗後,不由失望的搖了搖頭。
“陳将軍的這個小兒子,終究是年紀尚淺,少了些領兵的經驗。如今想來陳将軍與明威将軍反而一時半會兒不會有什麼危險,倒是陳景素這邊,終究是不能放着不管。”
坐在一旁看軍報的蔺如晦見她以一副過來人的語氣,老氣橫秋的責備着陳景素,不由勾起了唇角:
“如侯爺這般不足弱冠便能執掌一方的又有幾人?定遠将軍是還需要些曆練,此次可要派兵前去救援?”
“自然要救。陳景素不中用倒還無事,到時換了便罷,但他手中三萬兵馬卻丢不得,固城作為雍州重鎮更丢不得。”
蔺如晦聞言知曉了李淮水的意思,便将現下還能調集的兵力一一道出。
“侯爺打算調集多少兵力前去支援陳景素?”
“從梁州、豫州各調兵馬一萬五,帶着糧草前去固城支援。”
仔細清算一番後,蔺如晦颔首表示可行:
“倒是可以,隻是…何人領軍呢?”
這個問題算是問到了李淮水的難處。
南境西北皆不安穩,可以調度又領軍可靠的将才都已經分到了這兩方,剩餘當用的大多需要留守拱衛廉陽,李淮水一時之間竟想不到合适的人選。
她總不能将廉陽的駐守将士分出,若北涼或襄南趁着都城兵力減弱發難,那才是緻命一擊。這也正是她不動廉陽城附近囤積的兵力,而是從梁、豫二州調兵的原因。
“我親自去。”
思來想去半晌,李淮水開了口,但話音一落她便擡頭對上了蔺如晦驚愕的目光,不由笑了笑問道:
“怎麼了?先生覺得不妥?”
“并非,隻是…”
蔺如晦下意識想要反對,但仔細想來似乎李淮水親自前去也并非不可行,便将到嘴邊的話轉了一圈并未說出口。
李淮水心知蔺如晦擔憂她,便輕笑一聲勸慰起來:“我不過坐鎮中軍,又不是上陣殺敵,遇不到什麼危險。何況我如今年紀尚輕,在軍中并無威望,此番若能夠解救固城,于我倒是百利而無一害了。”
一番勸說,蔺如晦終究是同意了李淮水親征。當日兩人拟定一些細節後,李淮水便下令調取梁州豫州兵馬。
任命蔺如晦為中書舍人、員外散騎侍郎及給事中,負責留守廉陽,在她不在時處理各項公務,并随時給予謝伯翰支援。
同時為給謝伯翰吃一顆定心丸,免得她離開廉陽後南方再起變動,便手書一封,鼓舞并承諾謝伯翰若能攻下赤丘将襄南收入夏陽版圖,那便封謝伯翰為武安伯,享南地封邑。
如此各方安排妥當後已是三日後,自梁、豫兩州調來的軍隊也已經在趕來集結的路上。
李淮水令曉煙收拾行裝完畢後,便讓胡呈譽将暗部十數人集合,同她一齊前往固城。臨行前胡呈譽前來向她告假,說是要前去與友人告别。
“友人?莫不是季子彥?”
胡呈譽見李淮水一下便猜中,不由嘿嘿一笑:
“正是,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侯爺。我與季老弟是舊年相識,如今前去固城不知何日才能回來,應當與他道個别。”
自從此前李淮水去尋季子彥返回侯府無果,便甚少再親自前去竹舍,隻逢年過節的命人往及字眼那邊送過吃穿用度。
“說起來本侯也許久沒有見過季先生了…”
李淮水平日公務繁忙,尤其是近年戰事多發,沒時間去關注季子彥的情況。單看季子彥住的那般偏僻,家境向來也着實不算優渥。
雖平日有侯府時不時幫襯,但她唯恐季子彥那個脾氣卻之不受,便想着臨行前也去看看他。
“你何時前去看望季先生?本侯與你同去。”
此言一出胡呈譽訝然一瞬,随後垂首稱是:“想必季老弟見到侯爺也會十分高興。”
話雖這麼說,但李淮水并不覺得季子彥會因為看到自己二高興。
果然,次日李淮水簡裝輕騎,帶了幾個親衛與胡呈譽抵達竹舍見到季子彥時,他的眸光在見到她時定了定。
“季老弟,侯爺與我來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