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一瞬間她就想到剛醒來沒多久時,門外人喊的“小然”,難道還有個人叫季然嗎?她沒多想:“不是,是紀念的紀。”
那人面帶思索,嘀咕了一聲:“這麼巧啊,同音字……”
電話又被原來的接線員奪過去:“不好意思,你這邊行動受限嗎?方便的話可以在窗戶上做些記号之類的,我們會盡快趕到現場。”
紀然環顧了一圈房間内的東西,目光若有若無地飄向房門,随後落在床單上:“不受限,房間内可以自由活動,我等下會在防盜窗上系上淺綠色帶花紋的床單。你們要盡快,門外的人随時會闖進來。”
挂掉電話後,紀然看了眼時間,9點58分。
門口還沒動靜,她掀起床單,拉扯着系到防盜窗的欄杆上。
然後坐在椅子上又翻開了筆記本,看到第四頁的内容更新到她報警後給窗戶系床單為止。
不知道這個“新劇情”算不算節點。
仔細回想,有幾點很奇怪,為什麼門外的人要殺她?那人是一直蹲在門外還是躲在哪裡盯着?
筆記本第一頁的dead end是在那人說話後開了門,第二頁的de是在那人說話後接了話,第三頁的de就有些想不明白。
按照她的行為處事,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不可能會發出聲音,但最終還是被那人闖進來殺死了,是因為電視聲音嗎?
可當時電視播放的聲音并不大,除非那人一直趴在門上聽。
如果是一直趴在門上聽動靜的話,為什麼會在電視放完後過了一段時間才闖進來?
紀然翻到第三頁,仔細琢磨着裡面的每句話,視線停在了最後幾句上。
「在我檢查門檻的時候,突然聽到門外有腳步聲和呼吸聲,有人在門外!」
「不知道為什麼,我被發現了。」
在檢查門檻的時候,聽到門外的聲音,之後de了。
按照這些來推測,門外的人并不是一直守在門口,起碼在她看新聞直播時不在。
而第三頁劇情裡的她,在檢查門檻時可能發出了什麼聲音,正好那時候門外的人走到門邊上,對應第三頁提到的腳步聲,所以那人聽到了動靜。
檢查門檻這種隻需要蹲下去的簡單動作,紀然不覺得自己會發出聲音。
所以是門外的人是聽到了什麼動靜?
5月10日,上午10點整。
距離報警隻過去了幾分鐘,筆記本裡提到的門外之人猶如一把懸浮在脖子後面的刀,鋒銳的利刃正對着那塊骨頭,随時都會落下來,讓她一刀斃命。
微熱的風被送進房間,吹過她的劉海。
窗外樓下陽光透過榕樹灑落在地上形成零碎光影,枝與葉交錯又在耀眼的光芒裡斑駁,明媚色彩下空氣中仿佛充滿了美好的氣息。
從窗外透進來的光線照亮房間裡她的側臉,披散的頭發柔順地從耳後滑下一縷到身前,青絲在亮麗暖色中被染了顔色,泛起一圈絢爛光暈。
她另一邊側臉藏在陽光下的陰影裡,桌上翻開的泛黃紙張被照耀出白亮的透徹感,排列整齊的黑字都像加了淺淺描邊,纖長的手指如蝶吻花般輕觸那行字。
「聽到門外有腳步聲和呼吸聲。」
在臨夏的陽光中更顯嫩白的指尖點了點後面的三個字。
呼吸聲。
紀然擡起頭,打量着房門——普通的單扇防盜門,這沒什麼奇怪的。
但是,一個人蹲在門裡,另一個人站在門外,得呼吸有多粗重才會被裡面的人聽到?
想到這,一個激靈從尾椎骨升上來,瞬間頭皮發麻。
門外的人……當時也是蹲着的。
甚至可能隔着一扇門與她臉貼臉,近到令人膽顫的地步,才會透過門縫聽到呼吸聲。
呼吸時,人是意識不到自己有發出什麼聲音。或者說,呼吸是人無意識的本能行為,是被動的。當人意識到自己在呼吸時,呼吸就成了主動行為,與被動時的頻率不同,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呼吸聲。
除了刻意去想呼吸這件事外,能讓被動呼吸頻率錯亂的隻有在人的情緒有波動的時候,且還需要安靜地環境,注意力要放在聽動靜上。
所以當第三頁劇情裡的她聽到聲音時,已經晚了,門外的人在走近蹲下的那一刻已經知道裡面有人了。
所以後面一句寫着不知道為什麼被發現了。
她在聽門外動靜的時候,門外的人也在聽裡面的動靜。
細思極恐。
紀然合上筆記本,再次看了眼時間,十點零四分。
警察沒這麼快過來,而此時門外的人估計已經到了門口,她不能發出任何聲音。
雖然不清楚之前門外的人蹲守在哪裡,但從她拉開窗簾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門外都沒動靜,說明那人并不是在外面的這條街附近,看不到她拉開窗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