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整整的二十四小時
嶄新的尚未開封
我會想到你
這是必定的
——葉青《明日》
月考成績出得很快,班主任打印出來張貼在後面牆上,許多人下課後都來後面紮堆看成績。
江斯年把椅子往旁邊挪,方便同學。
有人看完後鼓起勇氣對江斯年說,“恭喜你,這次月考第一。”
“謝謝。”
江斯年沒想到有人主動跟他搭話,道謝過後繼續看手裡的科技讀物。
“裝什麼裝,不就是去京北讀過書。”
有人看不慣江斯年态度,也沒壓住聲音,周圍人都聽見了,讨論聲瞬間消失,安靜下來。
江斯年擡頭眼神直接對上說這句話的同學。
人就在座位上沒起身,一邊手肘支在課桌上,眼神中帶着犀利。
明明是一個高中生,渾身卻散發着屬于上位者的氣質,無形中給人壓迫感。
“我有說錯嗎?”
那人又小聲嘟喃了一句。
“我好像沒有招惹過你,去哪上學是我的自由。”
江斯年語氣有點冷,說完後也沒管那人什麼表情,繼續翻看手裡讀物。
那人也在其他同學勸說下離開後排,回到自己座位。
坐在江斯年前面的人突然轉過身,對着他說:“那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
“我是汪書平,咱們是小學同學,有一個學期你坐我後面。”
江斯年腦海裡回想了片刻,沒有印象,但卻禮貌點頭不讓人尴尬。
汪書平見人興緻缺缺,正好上課鈴響了,他把身子轉回去。
班主任拿着成績單走進來,講課前簡單叙述了下這次月考情況。
“這裡重點提一下江斯年,全年級第一,總分比第二高出三十四分,同學們不要害羞多去請教下人家的學習經驗。”
班主任說完下意識扶眼鏡。
“人家高冷,我們是不害羞,就怕人家不願意教。”
剛才被拉走的同學并沒有咽下這口氣,下意識接嘴說道。
聲音不小,全班同學都聽見了,甚至有人轉頭看江斯年反應。
奈何人家面無表情,跟沒聽見似的,仿佛剛說的不是他,教室裡氛圍有一刻寂靜。
“好了,把月考試卷拿出來。”
班主任及時出聲,下課後把江斯年叫到辦公室,詢問最近是否跟班上同學發生矛盾。
“沒有。”
江斯年否定,表情特别淡定。
班主任不好說什麼,讓人在學習之餘多跟同學交流相處,江斯年敷衍點頭離開辦公室。
說實話,他對社交并不上心,腦海裡回想一遍,并沒有跟這個人産生過交集。
更别說有過矛盾,搖搖腦袋讓自己不再去想。
班主任根據月考成績重新編排座位,江斯年第一個進教室選座,仍舊是最後一排老位置不變動。
沈溫妍這次成績中等,在班裡排中間位置。
在老師念到她名字時,她鼓起勇氣徑直走到江斯年身邊空位旁。
小聲詢問,“請問,這個位置,我可以做嗎?”
江斯年尋聲望過去,沒成想還有人想往最後一排鑽。
“你成績好,我想向你學習來着。”
沈溫妍見人半天不說話,連忙解釋,說完後又想給自己一巴掌,這說的還不如不解釋。
“不好意思,我覺着你坐前面聽課比較合适,有不懂的課間來找我,我沒那麼難相處。”
江斯年見面前人小小一個,坐最後一排會被前面阻擋視線。
而且好像她很緊張,兩隻手垂在身前交織在一起揉搓,以為是自己一臉嚴肅吓到了同學,才有了後一句補充。
沈溫妍被拒絕後随便找一個空位坐進去,不耽誤其他同學選座。
江斯年仍就是一人坐在最後一排,前面還是汪書平,課間時不時轉過來跟自己搭兩句話,兩人要比之前熟了不少。
下午體育課,烈日頂在頭上。
老師也不想多留安排跑幾圈步後解散自由活動,江斯年想着現在人少去一趟小賣部,汪書平跟着一起。
“想吃什麼,我請。”
江斯年拍了拍汪書平,讓人随意挑,自己則走到裡面貨架上拿着零食。
汪書平沒好意思,隻拿了瓶蘇打水,結賬時看見江斯年懷裡抱着一大堆,略感驚訝。
“你買這麼多?”
“你就要一瓶蘇打水?”
兩人同時出聲,又同時回答“嗯。”
走出小賣部江斯年看一眼手表,離下課還有十多分鐘,他讓汪書平先回教室。
沒走兩步,背上傳來一陣痛感,手中食品袋沒握住徑直落在地上。
汪書平聽到動靜,連忙轉身過去查看。
江斯年把不遠處籃球輕拍一下,球彈跳幾下回到他手心。
汪書平先把地上的食品袋撿起,江斯年淡定轉身看向操場。
是那個之前與自己發生過摩擦的同學,此人絲毫沒有道歉之意,還笑着雙手叉腰對着他喊,“喂,把球扔過來。”
“是嗎?偏不。”
江斯年直接把球扔向了相反方向,籃球滾得更遠了。
“江斯年,你什麼意思?”
“應該是我問,你什麼意思?我與你沒有過摩擦吧。”
周圍都是沒有散去的同學,但沒有人上來打圓場。
包括同班同學,更多是抱着看熱鬧心态。
除了汪書平,他上前一步對着曹俊說道:“差不多行了,誰不知道你是嫉妒人家這次考試超過了你,第一被擠了下來,心理不平衡罷了。”
“你,誰說的,這簡直是造謠。”
曹俊紅着臉扯着嗓子喊,手指向汪書平。
“有病就去治。”
江斯年低頭正準備接過那一大袋零食,一個拳頭落在左側臉,周圍響起一陣‘唏噓’。
“你TM罵誰有病。”
曹俊打了一拳不解氣,對準江斯年肚子想再打一拳,卻對方快速識破躲過。
江斯年小時候被江母送去訓練過逃生與防身技巧,沒成想今天派上用場。
他以牙還牙同樣給了曹俊一拳,并巧勁把人鎖住,不得動彈。
“記住,我從來不給别人第二次用相同方式擊倒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