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第三十年明月夜 > 第10章 第 10 章

第10章 第 10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李楹送崔珣回府後,上元燈會也結束了,王燃犀回了家,之後再未外出,下次再出來也不知道是何時,李楹雖然懊惱,但是也不後悔,如果重來一次,她還是不會為了查出真相,就将崔珣一人孤單單留在梅花林中。

翌日,便是正月十五,長安城全城燃燈敬佛,太後命全國佛寺再為李楹點長明燈,數十萬僧侶為公主齊念往生咒,李楹雖未往生,但因受香火供奉和佛咒誦持,已經可以不用撐傘就在白日出現,可是熙攘人群中,無人能看得見她,她就算身處喧嚣,也無比寂寞。

西明寺前,李楹仰頭望着題着“西明寺”三個字的木匾,這三個字是阿耶所題,但無人知道,這三個字,其實是她八歲時所寫。

當日,阿耶病重,病到無法提筆,但他并不想讓人知道他生了病,偏偏西明寺新修,求他題字的奏疏已經遞上來了,她向來擅長模仿阿耶的字,就算是重臣也無法分辨,于是阿耶便讓她題字,假裝是他所題。

她記得當時她問阿耶:“阿耶病了,為什麼不想讓旁人知曉呢?”

阿耶隻是輕輕撫摸着她的頭發,歎道:“外面壞人太多,但阿耶有好多事沒有做完,所以阿耶不能倒下,更不能讓那些壞人知道阿耶會倒下。”

她那時似懂非懂,她問:“阿耶不是皇帝嗎?皇帝為什麼會怕壞人?把壞人都殺了不行嗎?”

阿耶說:“幾百年來,七八個朝代,皇帝換個姓做來做去,壞人卻始終是壞人,前朝末帝倒是想殺壞人,不想做傀儡,但是他自己先被人殺了。”

她還是不懂,阿耶笑了笑:“明月珠現在不懂,等長大了,就懂了。”

但阿耶想了想,又說:“算了 ,明月珠還是永遠不懂比較好。”

阿耶那一病,就病了整整三個月,那三個月,阿娘衣不解帶的照顧他,有時阿耶病的不太清醒,奏疏都是阿娘在看,然後阿娘一個字一個字說,再讓她模仿阿耶的筆迹一個字一個字寫,就這樣竟然真的瞞了三個月,阿耶病好了,阿娘卻累的倒下了。

她急的哭,宮中嫔妃趁着阿娘病了都想邀寵,但是阿耶都不去她們那裡,他握着病中阿娘的手,跟阿娘說:“靈晔,你與她們不同,你快好起來吧,朕有好多事情,還要和你商量呢。”

那時她以為阿耶說的很多事情就是皇後嫔妃欺負阿娘的事情,如今想來,是她淺薄了,阿耶在病時就讓阿娘處理奏疏,他說的要和阿娘商量的,應是家國大事。

阿娘自生下她之後,就沒有再生育,後宮争風吃醋,阿娘也很少參與,她膝下沒有皇子伴身,随着韶華漸逝,很多人猜測她遲早會失寵,連鄭皇後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阿娘卻步步高升,還破格被封了“貴妃”之位,很多人不解阿耶為什麼這般寵愛阿娘,鄭皇後也不懂,但她們若看到大周如今的盛世,應該就懂了。

阿耶畢生,都在力圖讓李氏皇族擺脫門閥士族的控制,而阿娘就是他最好的盟友,他與阿娘,已經不僅僅是男女之情了,所以鄭皇後這些隻會争風吃醋的後妃又怎麼能争得過她呢?

可歎她直到死後三十年,才明白阿耶病中撫摸她頭發和她說的那句話。

李楹望着西明寺的木匾,她想阿娘,也想阿耶了。

-

李楹最終踏進了西明寺,西明寺的大雄寶殿供奉着大周國運的牌位,國運牌位之後,便是大周曆代帝王的牌位。

李楹一眼就認出了阿耶的神牌,阿耶廟号“英”,傳言阿耶駕崩後,尚書右仆射崔頌清本想将他廟号定為“聖”字,但是卻被士族反對,阿耶為了她大殺門閥,釀成“太昌血案”,在位期間枉死者衆,因此就算阿耶政績卓著,開創科舉,推行新政,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為大周盛世打下基礎,但還是在士族的集體反對下,廟号從聖宗降為了英宗,不過阿耶谥号“明”字,士族倒是無法反對,因為就算是士族,也無法否認阿耶确确實實,是一個明君。

李楹上前,想跨過門檻,去靠近些阿耶神牌,但腳步還沒跨進,就被寶相莊嚴的佛陀身上金光震的往後退了幾步,李楹苦笑,她一介孤魂,連想靠近阿耶神牌拜祭都成了奢望。

神牌上,寫着阿耶薨于太昌三十年六月初四,算一算,離現在也有差不多二十年了。

李楹望着阿耶神牌,原來,已經二十年了麼,阿耶與她不同,他的魂魄不會被困于凡間,而是應該早已投胎轉世了吧,或許,他功标青史,已飛升成仙了。

她進不去大雄寶殿,于是就在門檻處虔誠跪下,拜了三拜。

阿耶,你是最好的帝王,也是最好的父親。

明月珠,想你了。

-

李楹拜完阿耶牌位後,就黯然起身,準備離去,往事不可追矣,她還要去為自己尋求一個真相。

隻是她剛走了幾步,卻看到了昨夜崔珣救的那個琵琶姬。

琵琶姬手中還拿着一個包袱,她在和西明寺住持說話,她對住持施了一禮,然後打開手中包袱,裡面是用繩子穿的好好的五百文錢。

琵琶姬捧着這五百文錢,對住持懇切道:“大師,這是我積攢的五百錢,雖然不多,但應該也夠為我阿兄添一盞長明燈了。”

住持搖頭道:“女施主,你上次來時,老衲就和你言明,西明寺不為你阿兄點長明燈,非是錢财問題,而是不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