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月出 > 第34章 蓮華藏(12)

第34章 蓮華藏(1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西山距長安不近,驅車單程便要兩個多時辰,尚不知會在寺中盤桓多久,算來晨鼓行,暮鼓歸,也不算十分寬裕。百齡一路琢磨如何在目前面前蒙混出這一日空閑,成昭見她蹙眉咬唇,便覺心中過意不去。

“不如我親自面見夫人,借你一日光陰。”

“不可!”百齡立時制止了。倘若叫母親知曉她明日是同太子出去,就算應允,今晚也少不得一番盤問,往後要出來更是艱辛。

再則如今朦朦胧胧的,母親若問她與太子究竟何種關系,叫她如何解釋。

成昭見她臉紅,也一時局促,堂而皇之問人家阿娘讨女兒,這事想來也叫人為難,孤男寡女,不清不楚,哪個當娘的能放下心來。他當即心虛,又想如此下去不是辦法,總該在陛下處求得明旨才是正道,可眼下始終欠缺時機...

他往這處一想,不覺神色郁郁,百齡狀便又心生憐意,豪爽道:“這等小事,殿下不必替我憂心!”

回家後立刻書信一份給高宓,果然很快收到高宓回信,卻是按着百齡囑托,說長安暑熱難捱,請百齡明日與裴家寶林一道,去她家樊川别業遊玩一日。

百齡拿着信去見楊夫人,楊夫人不疑有他,叮囑說:“你既是去人家中,遇見長輩務必有禮。樊川雖在近郊,女孩兒出行,切要謹慎注意,多帶些随從,不要四處亂跑。”

百齡諾諾稱是,這一夜早早睡下,次日天明後帶着二婢,命行舟驅車至玄真觀,成昭已在觀中等候,概是微服出行,輕車簡從并無侍衛,僅馭者與樊無花随行,如此出金光門,徑往西山去。

百齡上了成昭車,行舟駕車在後,樊無花自忖礙眼,便也來與他同車,四人一路鬥嘴不休。前面成昭與百齡二人則顯得靜默許多。

成昭這幾日揪着心,沉默緊繃,百齡有意分散他心思,便索性将自己心頭一直以來的疑惑講出來與他攀談。

“長安寺廟如林,皇後為何會對栖雲寺情有獨鐘呢?”

“或因栖雲寺中供奉靈骨?阿娘并不曾說過原因。”

但百齡仍覺不解,“但長安城中,哪座寶刹沒有供奉舍利佛骨呢?便大興善寺就有供奉釋迦牟尼發舍利的佛塔。”

成昭一怔,一時說不出話。人有時對親近之人反而格外容易疏忽,他想起時常随阿娘去栖雲寺,卻至今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阿娘因何會選栖雲寺作為出宮修行之地?

百齡見他面露自慚,便急急道:“我隻是随口一問。大約因為栖雲寺坐落山水遠離塵嚣,清淨非長安諸寺所能比拟。且離我伯母清虛觀很近,大約方便做伴。”

成昭笑笑,“不必寬慰我,我雖不知阿娘為何獨選栖雲寺,但她偏愛那片松林,常帶我在其中漫步,看雪,聽風...”

百齡這時腦中又一個模糊念頭閃過,隻是始終抓不住那瞬息靈光,隻覺欠欠難受,想起自己曾去過的皇後修行禅院,便說:“那日與殿下相遇,次日清早我又去了松風禅院...”

成昭目光曜曜地看她,百齡微感羞澀,低頭道:“我是想着,于禮該向殿下道别。”

“我那日走得早,因要回宮齋戒。不及與你道别。”

百齡聽他解釋,更覺面頰發燙,“我到了之後,有僧人将我攔下,說是本是禁地,閑人面入。卻不知為何,又松口放了我進去。”

誠招些許不自在,“因是阿娘曾經住處,存放阿娘手抄經卷與許多舊物,因此下了禁令。我吩咐他們,公孫娘子不必受此禁令。”

百齡自然猜到如此,聽他親口說出,還是心花怒放,忍着笑意道:“所以鬥膽入内一觀,見四牆上都刻有戒律,莫非原本是戒堂所在?”

成昭道:“是,的确本是僧人自恣忏悔之處,但阿娘喜歡那裡清幽,便改作了行院。”

百齡若有所思,心下那股捉摸不定的思緒陡然間似要撥開雲霧。

一路山道盤旋崎岖,抵達時已近正午。

西山寺坐落深山,一片海似的楓林之間,大約遠離紅塵,道路既遠且艱,門前并無車馬停駐,唯見寶刹森嚴林木青翠。

自洞然大開的朱色山門望入,但見殿閣鱗次栉比,雕梁畫棟,一派恢宏壯美氣象。而爐香爇熏,梵唱繞梁,寂靜莊嚴如入靈山,令人陡生敬畏之感。

有知客僧下階合掌,将他一行引入寺中,百齡見一路并未碰到人影,無僧亦無凡人,不由低聲對成昭道,“此處好生偏僻冷清。”

成昭也低聲回答:“佛法無遠近,昔日普蓮法師專挑此處譯經,正是相中此處僻靜。”

至知客院,樊無花等人自是候在偏房,成昭與百齡入正堂就座後,道明來意,請主持一見。

百齡出一書信遞與知客僧道:“勞小師父通禀,我等自東都而來,先母與雲州都督薛夫人有舊,曾将一貴重之物托付薛夫人,夫人當年為恐遺失,便寄于貴寺之中。前時薛家姨母來信,說我今已成人,她不負所托,叫我來長安取回先母遺物。”

她佯作拭淚,繼續道:“豈料姨母日前病故,我隻好自己來一趟貴寺,這封書信便是憑證。”

知客僧聽了面露同情,合掌道:“兩位寬坐,貧僧這就通禀主持。”

待他一走,百齡就瞪一雙黑白大眼撫着胸口吐氣,成昭見她方才張口即來一本正經,不覺莞爾,“你何時想的這番說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