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司馬毅而言,諸葛亮作為老師,實在算不上諄諄教導、循循善誘。
他大多數時候,管都不會管自己,就讓自己坐在他的書案旁邊,他看他的書,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但司馬毅到底不好意思偷懶,勉強挑選了幾本書簡擺在自己面前,也不知先看什麼好,分别是:《孫子兵法》《孫膑兵法》《六韬》《吳子》以及《春秋》《戰國策》。
司馬毅決定,還是主動詢問諸葛亮。
他遲疑地開口:“孔明,你以為我是該先閱讀兵法還是史書?若是兵法和史書的話,又有沒有一個從淺入深的順序?”
諸葛亮聽了他的問題,緩緩将手中的書簡放在桌案上,先望了望司馬毅面前的那些書,又轉眸看向司馬毅,淡淡道:“其實,既然你讀過書,于如今頗有積累的你來說,随便讀哪一本都行。”
“兵書學兵法,史書學謀略。”諸葛亮一本正經地總結。
司馬毅卻是頗不能理解,“難道這學習兵法謀略就沒有個先後主次嗎?稚子讀書識字也是要從最淺顯的《百家姓》《三字經》學起。”
諸葛亮聞言,不明所以地略微眨眼,反問:“《百家姓》與《三字經》是?”
司馬毅倒是忘了于東漢末年來說,這些稚童啟蒙的書篇尚還沒有誕生于世。
他倉皇地擺了擺手,隻道:“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我的意思是稚子啟蒙也都先學些淺顯好懂的東西。我初學兵法謀略是不是也當如此。”
諸葛亮忍俊不禁,又道:“忠達,我且問你‘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一句的意思,你可以明白?”
司馬毅想了想,點頭翻譯:“大概是在說,領兵作戰乃國家大事,關系國家百姓的生死存亡,不可以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
諸葛亮贊賞地看了司馬毅一眼,又道:“那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憂慮,問計重臣顔率。顔率至齊,與齊王道,吾主甯将鼎予君,也不願予秦。于是,齊王出兵助周君退秦。後,齊王亦欲求鼎,顔率以諸國權利争鬥,鼎無法直至齊國為由,逼得齊王打消求鼎的念頭。這件史實,你可能讀得明白?”
司馬毅又在颔首:“因先秦之際,周王室衰微,群雄逐鹿。秦與齊皆乃大國,秦欲求鼎,顔率便假意贈鼎予齊,逼得齊與秦争鋒,借齊國之力退秦。後齊國也想要鼎,顔率又以齊國之地非與周王室毗鄰,打消了齊王的念頭。”
“這顔率還真是陰險狡詐,分力不出,僅憑三寸不爛之舌,便是先借齊之兵,而後又賴承齊之諾。”司馬毅嫌棄地撇了撇嘴。
諸葛亮笑意更甚:“故而,你既能讀懂兵法之言,又能察史書之實,還需要什麼由淺入深?即便有某詞某句某篇,你尚不能全通其意,等把所有的書都讀完,自然而然也就懂了。”
“還能這樣?”司馬毅微訝。
諸葛亮認真地點了點頭,頓了頓,不忘稍微提點一下司馬毅,“但正如我所說,你已頗有積累,于讀書時便不能隻知其表。學習兵法,當仔細思慮,何時、何種情狀,可用此法;學習謀略時,又當通過曆史故事之外,察覺先賢聰慧、狡黠之處,積累于心,等待善用。”
司馬毅似懂非懂地颔首,順從諸葛亮的指導,随意挑了本《戰國策》來讀。原因無他,那些曆史故事還挺有趣的。
司馬毅見證了顔率的三寸不爛之舌,也見證了趙累對于戰局敏銳的觀察和自信的分析,還發現了韓王企圖坐收漁翁之利,兩不相幫,以盡得兩國之寶……
這些古人還真是精于算計。
但倘若他們不精于算計的話,曆史又怎麼會發生發展到後世自己所熟知的那樣。
就好像曹操與袁紹之争。若袁紹并非剛愎、盲目自信,于曹操發兵之計,聯合西涼、遼東、乃至南方,又怎會走至滅亡之境?
說不定死的是曹操呢?
司馬毅已漸漸地能以謀奪這天下的目光來分析九州局勢的瞬息萬變。
他甚至能看得出來,“我想孔明你終有一日會出山擇主,但絕不會是你如今所處的荊州之州牧劉表。”
諸葛亮言笑晏晏,詢問:“為何?”
司馬毅振振有詞:“因為孔明你是潛龍在淵。你既有龍飛戾天之本領,又怎會屈就?劉表太老了,況且他數多年來隻思保存荊州之地,未曾開疆辟土,無有遠謀、亦沒野心。這樣的主公,莫說是孔明你,我都看不上。”
況且,根據曆史來說,沒幾年荊州牧劉表就要死了。
“那你考慮過曹操嗎?曹操殺伐果斷,能重用賢人,不拘出身名望。如今這天下應當有不少人都想投靠他。”如果諸葛亮也願意去的,司馬毅甚至想代為引薦。
司馬毅想,他若是日後真成了司馬懿,若能與諸葛亮做同僚,這天下哪那還有什麼吳蜀之與魏争?所有人、全天下都得是曹魏的。
哪知諸葛亮考慮都沒考慮,便搖頭不已。諸葛亮微笑道:“如你所說,太多的人想要投靠曹操。曹操麾下能人異士太多。偏曹操也是個不拘一格的性子。曹操喜愛郭嘉這樣的鬼才,亦器中荀彧這樣的端方文士。可惜亮既不夠離經叛道,也不夠規矩得體,定是不能博得曹公喜愛的。”
“曹公那樣的人也看不上我這小小的卧龍之名。不過,忠達,你倒是很适合去往曹操麾下。”諸葛亮望向司馬毅,笑意盎然。
司馬毅目色一怔,既驚訝于諸葛亮的料定之準,又十分不明所以。
他不禁反問:“孔明你為何會這麼說?”
諸葛亮不慌不忙地回答:“因為你本也是不拘一格之人。你之出身我雖不知曉,當不會卑微。既非卑微之人,卻能委屈與我做書童,你能忍、能狠下心。況且,你天資聰穎,又常有些巧思,如今盡管還年輕、于學習之時,但不消多年,定能名揚天下。你耐得住曹操的磨搓,也很投曹操的脾氣,最重要的是你還有很多機會和時間,等待曹操麾下的其他重臣衰老死去。”
司馬毅不以為然地嗔怪:“但孔明你明明比我還小兩歲。”哪有比自己小的年輕人,才二十來歲,就會覺得他人活得更長久。
諸葛亮哂然一笑,回答:“大概我比你更操心。”
這是什麼鬼答案?司馬毅不能理解。盡管日後諸葛亮确實因為過度操勞,而被拖垮身體,但是現今他還隻是個年輕小夥子,當朝氣蓬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