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得到肯定回答,她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鹿旗風扯了下嘴角,看吧,她永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她回榆溪的那天,韓目霖親口說不去國外留學,但不到半個月時間,他就開始慢慢跟着韓總去國外談業務,再算上這一次,她做完手術後韓目霖還在國外,但沒幾天他就突然回國。
而且沒回椿江,直奔榆溪。
想來是鹿總和韓總很早以前就有了這個想法,并且已經取得韓目霖的同意。
他們兩個相識十幾年,第一次見到韓目霖是在一次公司活動上,當時鹿玲的公司正處于上升期,那晚其實她沒有很關注韓目霖。
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次日在學校他們再次遇到,兩人才知道原來他們在同一所學校。
鹿旗風那時候裝作不好相處的樣子,但就是這副樣子招來很多人欺負,韓目霖幫她趕走那些人,對她說了第一句話:“你叫鹿旗風是吧,以後我罩你。”
鹿玲安靜地等了很久,等來鹿旗風輕輕的一聲“嗯”。
她忽然有點心疼,自己陪鹿旗風的時間太少,導緻她們之間總是隔着一層壁,受傷了不哭不喊,不想成為她的負擔,所以做事小心翼翼,連未來也僅僅是這麼一聲藏着複雜情緒“嗯”來決定。
鹿玲幹咽了下,望着天空整理情緒,說:“别着急回答,我說了尊重你的意見。”
從小到大,每一次她都希望是鹿旗風心甘情願下做的決定,而不是被迫,包括她所有的興趣愛好。
“換一個問題,”鹿玲說,“未來你想做什麼?”
“幫您管理公司。”
“不,那是在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你認為的夢想,不是你自己的夢想,再想想,想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
鹿玲說:“還記得高考後填志願嗎?”
“記得。”她當然記得。
高中時候她唯一的目标是京大,所以每一步都在向京大努力,填志願時,她下意識的動作選擇京南大學經濟學,那時候鹿玲問:“你确定嗎?”
按鼠标的手指頓住了,她不确定,因為未來是未知數。然後她換了選項,改成了網新,雖然未來是未知數,但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這次也一樣。
鹿旗風忽然明白了。
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庸庸碌碌忙一輩子,卻不知道在忙什麼,沒有目标,沒有動力,每一天卻過得很累。
如果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為什麼會臨時改了志願。
如果沒有鹿玲的阻止,她或許還是會帶着她自以為是讓鹿玲滿意的目标成長,在那個“如果”下,現在的她或許已經像韓目霖一樣,早早進入了公司。
但她唯一敢肯定的是,她的大學四年不會像現在一樣開心。
鹿玲問:“抛開一切外在因素,包括我,包括公司,現在你還認為未來最想做的是繼承我的位置嗎?”
鹿旗風鼻尖有點酸,她換了答案:“攝影。”
“你給出這個答案比上一個答案更快,甚至可以說是脫口而出。”鹿玲打了個響指,臉上的笑容欣慰又開心。
一直以來在這個所謂的富二代圈層,大部分人的未來都是繼承公司。就像鹿玲希望她做自己一樣,鹿旗風也希望她能做些讓鹿玲高興的事,導緻她的室友也同樣認為,她是要掌管公司的人。
沒有一個人問她想不想,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除了鹿玲。
鹿玲怎麼會不知道她在想什麼,鹿旗風眼眶忽然濕潤起來,一直以來不是她不想面對,是她不希望鹿玲難過。
鹿玲勾起她的肩膀:“現在回到最初留學的問題,我想答案不需要我提醒了。”
“不過我确實在幫你留意國外的學校,攝影專業。”鹿玲說,“還是那句話,你自己做決定。”
“我會好好考慮的。”
冷風吹過,鹿旗風眼角含着的淚光被吹幹。
“是要好好考慮。”
鹿玲忽然回答,鹿旗風偏頭看着她,未曾想她的下一句是,“還有何徐行呢?”
鹿旗風神色滿是不可思議:“您怎麼知道?”
“我怎麼知道?”鹿玲似乎很喜歡學她的語氣說話,忽然笑了下,“你就差把‘喜歡’兩個字寫臉上了。”
母女二人第一次談論感情問題,因為父親給她們帶來的傷害,她害怕鹿玲想起過去,所以總是在避免涉及這類話題。
鹿玲笑了笑:“不用擔心我,年輕時候确實愛過,不過聽說離婚後的一年他的情人因病去世,鄭崇明過得一點也不好,也算是釋懷了。”
“可是……”鹿旗風望着湖水被風拂過卷起的波紋,“我能感覺到他明明也喜歡我,可他一直站在原地不敢邁進。”
鹿玲摸着她的頭發:“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他有苦衷,而這件事說出來會讓你難過。”
感情不是某一個人單方面的事情,兩個人談戀愛本來就需要磨合。
到底是什麼事情?
天氣漸冷,鹿旗風穿得單薄,鹿玲發現她的手冰涼,帶着她站起來:“行了,回去吧。”
鹿旗風垂着頭一直在思考,可是腦子裡太混亂了,經過連廊進入病房樓道,她聽見一道熟悉的聲音,猛地擡起頭。
病房門口,何徐行也注意到了她,兩人目光相對,鹿旗風蹙起眉,何徐行臉色蒼白無力,黑眼圈極重,看樣子昨晚又沒有休息好。
站在何徐行對面,與他說話的韓目霖跑過來:“幹媽,你們去哪了?吓我一跳,我還以為你們抛下我出院了。”
“去外面放放風。”鹿玲跟着韓目霖進病房,走之前拍了拍她的肩膀,對她一笑。
病房門被輕輕關上,何徐行神情放松下來問:“怎麼了?心情不好?不要總皺着眉頭。”
她神色恢複,說了聲“沒事”,卻發現何徐行望着她身後,神情奇怪。
鹿旗風疑惑地轉過頭,看見艾婧火急火燎地沖進病房。
兩人一起進去,艾婧說:“查出來了,車禍是有人蓄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