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蘭馨懂事的發言,路熹茗又是一陣心疼。這麼小的孩子,就要體驗離開家鄉、與父母分别、寄人籬下的生活,就要小心翼翼地看着别人的臉色過日子,這不由讓她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或許隻有讓她和父親相聚,她才能真正地做回自己吧。而其餘那些被迫從原本的生活中離開的人們,又該怎麼開始他們的新生活呢?
念及此,路熹茗轉過身去,牽着蘭馨,穿過了幾條石闆街,進了錦南城有名的糕點鋪買了一大盒精緻的梨花糕,她打算帶着這不算貴重的禮物去登門拜托張晏收留蘭馨幾天。原本,她盤算着或許能帶蘭馨一起去找蒼鳴,但在回憶起望秋嶺的惡劣環境後,她覺得或許蘭馨還是待在樂陽城比較好。
回到樂陽城的第二天,她帶着小姑娘去到了張晏的醫館。張晏新收的一個女徒弟見到蘭馨,喜歡得不得了,還沒等路熹茗捧上禮盒,便興高采烈地拉起了蘭馨的手,念叨着要教她識藥。蘭馨怯生生地點點頭,小聲說了句“謝謝”,那女徒弟見蘭馨如此乖巧,嘴角咧得更開了,連連說着類似于“姐姐給你買好吃的”的話。
見到有人願意以善意待她,路熹茗暗暗舒了一口氣,她和蘭馨約定好一周後來接她,又對張晏深深鞠了一躬。張晏沒有問這孩子的來曆,隻是擺了擺手,讓她不要這麼客氣,又問了幾句關于秦昭然的事情,便帶着蘭馨走進客廳去了。
捏着前一日下午開好的通行證,路熹茗再次來到了租車的地方。興許是被長老會征用的馬車依舊沒返回樂陽城,而百姓們出行的需求卻未減少,因此驿站剩餘的馬車價格相比于前日,又飙升了幾百到一千貝吉。
“租不租?租幾天?”驿站的人已經認識路熹茗了,見她來了也不費口舌,言簡意赅地問了兩句便又低頭做事去了。
路熹茗讓他稍等片刻,出了驿站,坐到門口的一個小石墩上,清點起自己所有的積蓄來。那日送她離開前,魏尋試圖将他身上的一半積蓄都給她,但被她拒絕了。
魏尋堅持要她收下,但明顯路熹茗更倔一點。魏尋不想和她吵架,趁她不注意,将錢塞到了她的包裡,可路熹茗顯然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發現了他的小動作,将錢塞了回去。
“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一張一張數完身上的紙币後,路熹茗總算對自己的财産有了了解。面額五十貝吉的總共有三十四張,而面額為一百貝吉的僅僅隻有十張。按照一頓飯五到十貝吉來算,這些錢倒是能撐上一段時間,隻不過如今她還有蘭馨要養,一千一輛的馬車已經是她無力承擔的開銷了。
在她前幾輩子還是公主的時候,她好像從來沒有操心過諸如“明天的飯到底還能不能吃上”這種問題,可她也明白,她曾經的闊綽和富餘,卻是來自于每一個在思考“明天能不能吃上飯”的人們的辛勤勞動。
把錢疊好放回錢袋後,路熹茗對自己說:“那就走過去吧,我走得快一點,說不定還能在日落前走到望秋嶺,找家便宜的店歇一歇。”
上次帶蘭馨逃離車隊時,她發現當個野人在樹與樹中間晃蕩明顯比走路速度快多了,從此她的念力又多了一項技能——趕路。至于優不優雅的,那不是她此刻該考慮的。
她學着魏尋的模樣,把樂陽附近通向望秋嶺的路和樹林全部謄抄在筆記本上,确定好方向後,便走進了最近的一片樹林。她用念力抓着樹枝蕩一陣,等到胸口因過度使用魔力而發悶的時候就停下來走走,抓起幹糧啃兩口,歇上小十分鐘,随後再次蕩了起來。
在她循環往複這種行為模式到第十五次時,她終于來到了望秋嶺的地界。此時已黃昏,走在路上的行人都加快了步伐,朝着山下唯一的客棧進發。
路熹茗站在立着指往三個不同方向指示牌的路口,陷入了沉思。這三個指示牌分别指着“洛京”、“望秋嶺”,和“望秋嶺”。倒不是因為制作指示牌的人粗心寫錯了,或者是單純壞心眼,就想着讓路人迷路,所以寫上兩個重複的“望秋嶺”。這兩個指向不同方向但同一地點的路牌,其實是有實際意義的。
位于西北面的望秋嶺低矮,與其說是山,不如稱之為丘陵。西北嶺常年郁郁蔥蔥,地勢平緩,鳥語花香,吸引不少洛京及其附近的人們前去登高賞景。而因其氣候宜人,山腰處倒也有不少私人豪宅。
而南面的望秋嶺,則是另一副景象。南面有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從山腳下根本看不到頂,似是同天空連接在一起般,又像是從天而降、刺向人間的一柄匕首,不管是在白日裡,還是在夜幕下,遠遠向其望去,都能瞥見它散發出的幽幽寒光。似乎“望秋嶺”的名字,就是源自于這道經年不息的寒光。
這截然不同的兩座山,都被稱為“望秋嶺”,或許隻是因為那座險峻的山峰實在是名氣太大,久而久之,附近一帶的山,也都叫起了它的名字,又或許是人們對于無法征服的事物,總想着找個替代品,滿足自己的征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