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钗而冕 > 第22章 #22 有朋自遠方來(3)

第22章 #22 有朋自遠方來(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一行人經過膚施,在城内歇腳。

張家被查抄,府衙騰空,現下南也謙已經住了進去。

遊抱刃求見南知府,将殲滅秦義一事報了上去。

實則早有快馬上報,不過遊抱刃還是得自己報一遍,當是對上官的交待。這是方真靈先前提的醒:進了官場,就跟獨狼不一樣了,上峰交待的事情,不管什麼結果,不管他知不知道,你都得親口報告,這就是“有始有終”,也是對上峰的敬重。

南知府聽說她将那二十多俘虜收了,笑道:“你倒是會拐人。”

“明公說笑,若是能請得明公将秦義扔在膚施的兵都給了我,才叫會拐人呢。”

“他們還得鎮守城内。你倒是敢開口。”

“俗話說,撐死擔大的、餓死膽小的。試一試也不少塊肉。”遊抱刃嬉笑道。

“有這俗語?倒也直白。”南知府捋捋胡子,意味深長道:“臨真知縣馮歆下獄,想查的都查了,有些不想查的也查到了。你們龍田鄉乃是從涼地南歸?”

遊抱刃心中一驚。

南知府:“昨日之日不可留,一切還看将來。你現在對我說了,我仍然用你,責任便在我身上;若是對我隐瞞,将來事發,我至多是用人不察,責任還都是你一個人擔。”

遊抱刃沉吟片刻,見南也謙面無不虞,大膽道:“什麼都瞞不過明公的眼睛,龍田鄉确實有隐情,隻是不知從何說起……”

“從頭說起。”

遊抱刃低頭領命,略想了想,開口道來:“抱刃原名小乙,出身滑州。爺娘都已去了,留下幾畝薄田,原先日子也過得去。今年春旱,鄉裡有個潑皮名叫李大,霸占水源不放。我氣不過,與他理論,他反倒要動手;我天生力氣大,又學過一點武藝,争執間下手重了,将他打死。

“鄉人念及小人也算為民除害,一同往縣裡求情。知縣開恩,改輕了供狀,說是‘一時不察誤傷人命’;送到州衙,最後斷了個脊杖二十、刺配慶州。”

而後備述楊平如何龌龊用心,自己如何絕境反抗,如何與衆配軍一同逃到延安,又如何在龍田安頓下來。

南也謙聽完:“倒也稱得上不同尋常了。”

遊抱刃隻低頭行禮不語。

“聽你談吐,應當是識文斷字的。”

“少年時随一位先生開了蒙,唯獨不是學經義的那塊料,一心隻揀雜書來看。”

“哦?看的什麼雜書?”

“《史記》《戰國策》《搜神記》《酉陽雜俎》之類。”遊抱刃赧然道,“都是些雜記故事。”

“可讀過三拜先生的雜文?”

“三拜先生?不曾聽說過。”

南也謙撚須道:“世人皆道孟嘗君能得人,有門客以雞鳴、狗盜相助,故能脫秦。先前我誇你下屬,你卻說‘雞鳴狗盜,小道而已’。何出此言?”

遊抱刃暗自疑惑,小心回答:“若果真孟嘗君得人,何以無人助他南面而制秦?可見入他門下的,不過雞鳴狗盜之徒而已。”

南也謙大笑:“這是你自個兒想的?”

“不知哪裡看來的。”

“不記得了?”

遊抱刃點頭道:“囫囵吞棗,忘得也快。”

南也謙笑而不語,片刻才道:“三拜先生姓虞,名好古,誠孝年間——約莫五十年前——入京拜相,力排衆議、主持新政;不過五年,因謀逆大罪下獄,舉國皆知其冤。理宗本欲殺之,唯太後谏‘殺士人不祥’而免,改判流放。又下令查封其文字,不得刊印流傳。

“其中一篇《四君子論》,論及孟嘗君,便說他隻得雞鳴狗盜之輩,實不能得人。此文看似褒貶古人得失,實為新政搖旗呐喊,屬嚴禁之列。隻有一些士人暗中傳抄而已。

“水山又是從何處看來?”

遊抱刃不禁詫異:“《四君子論》?”

“不錯。”

“……”

她确實沒有看過這《四君子論》。

隻是她讀過的書雖然遠不如經學大家,卻也超出常人,瞞不過南也謙;今天既然是要交底,這件事便躲不過。需得字斟句酌,小心應付。

“南公這麼說,我倒是依稀記起了一些。我看的仿佛不是文章,須是評注。”

“評注?”

“我看的書,大多從教我的先生那裡借來,上頭有先生用朱筆寫的點評、注解,有些是用心寫的,有些隻是随性而發。約摸就是在《孟嘗君列傳》處,寫了這一段,隻不知是引用自别處,還是先生自己的見解。”

南也謙心中一動:“原來如此。尊師高姓大名?”

“姓關,自号八苦老人。先生脾氣古怪倔強,在山間隐居,極少見外人。先生得我無意間救了一命,才教我讀書;還讓我不準外傳;便是我父母也隻見過幾次。後來雙親不幸病逝,先生時時看顧我,于我有舐犢之情……”

遊抱刃眼神一黯。

“去年先生忽然不知所蹤,至今都不曾找到下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