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白芷青青坎上流 > 第137章 二八.8 惡之沙塵

第137章 二八.8 惡之沙塵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Z F 應該設置一個檢測機構,像醫療事故檢測一樣,厘定校園意外的責任歸屬,保護學校的老師的教育權,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和生命權,預防無良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傷害;學校給學生購買的意外險也應該包含自殺的賠付。責任不明就是變相的助纣為虐。”

裘江講得很明白很耐心,陳芷汀聽得很明白很感動,卻又越發糊塗了。

“都是‘鬧’字帶的頭。有理沒理鬧一鬧,就能鬧到錢。有關部門一根筋辦事,以不變應萬變,隻求實現零投訴,不妨礙官路。分析調查、裁定是非,需要智商、情商和品行,這太難了。鬧一鬧就賠一賠,按下自己眼前的葫蘆,不管以後浮起的瓢。于是都跟風做刁民。”這是嶽曉明的推論。

學校教育早就應該很成熟了,為什麼應該有的預案從來沒有聽說過?至今還是摸着石頭過河,有一例解決一例,例例有不同,方案也就永遠定不下來。

陳芷汀擡眼看看裘江。跟嶽曉明比起來,二人口才不相上下,但嶽曉明在學校,社會經驗比裘江少,言論不免空泛偏激,形象灑脫帥氣,也難免書生氣有餘,陽剛氣不足。這樣一比較,高大健壯的裘江,雖然不屬英俊男人行列,卻更添了稀缺的男人味。

陳芷汀這時才想到關于他的傳言,和他經常不歸家的現實,專注的眼神突然增添了傷感,因為羞憤,臉頰也微微發紅。

裘江沒注意到眼前人的情緒變化,隻從她晶瑩的眼中看到與從前一樣的情意,而她微紅的面頰,明顯起伏的呼吸,更是舊情重燃的象征。他陡然腦洞大開,順着陳老師的常規思路,口若懸河,越說越來勁。

“刁民怕流氓,流氓怕惡棍,惡棍怕H社會,H社會怕恐布組織,恐布組織敢于對抗ZF。ZF必須從基層的惡開始鏟除。律令如山之陰陽,善惡分明,刁民沒有施展的空間就孕育不出流氓,沒有流氓就産生不出惡棍,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如果普通勞動者中開始出現刁民,刁民一多風氣就壞,風氣壞了,教育就是虛妄。

“學校的責任非常重大。因為普通勞動者基數大,學校和老師是穩定基礎的中堅力量,學校穩家庭就穩,家庭穩社會就穩了一大半。你們必須厘定自己的責任,不屬于管轄範圍的不能破界,否則,學校陷入困境,老師就會收斂,畏首畏尾的老師教不出有理性有智慧有人格的學生。教育在學校,實踐在社會。老師的地位也很重要。老師處于劣勢,學生不尊重老師就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知識就去尊重暴力,惡的種子反而在學校落入泥土。

“如果都學會随波逐流欺善怕惡,社會有問題,人人都有罪。上帝裁定每個人都有罪的根源是人心。罪惡之風吹過的雨雪花木都有惡之沙塵。

“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善良的人,從沒做過惡。他錯了。知善卻不支持善去對抗惡,也等于另一種惡。面對惡行的沉默等同于做了幫兇。而懦弱之下的平庸之惡,比暴虐還可怕,他們會成為最徹底的執行者,通過執行來擺脫平庸,狐假虎威,為虎作伥,沒有底線。他們用無下線的惡擺脫平庸造成的無力感和挫敗感,又想當然地認為假如有罪,自己沒關,他隻是服從并執行指令——這種人千萬不能惹。從紋華大割命到成管執法,保 安S人,居委設卡,樓 管鎖門,以及以後的林林總總,無一不是平庸之惡的泛濫。

“從善遠惡,助善除惡,一個人開始做,就代表人人都開始做;跨出這一步就是無數步,惡在這一步之前後退,才能做到好人無辜。所以需要跨出第一步的人。這樣的人少,就出現了英厷佳;這樣的人多,就出現了和諧。社會現在怎麼樣,你要自己看……”

裘江沒有想到,自己洋洋灑灑講了一大篇,可以整理成一篇論文了,陳芷汀隻記住了幾句。她做了自己的法官,審判自己,有沒有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惡之沙塵”中的一分子。

當她終于從裘江的迷網中掙脫,回望情路,給裘江也寫下評語:做人懂是非,行事無原則;情感有立場,欲望無道德。他什麼都清楚,明善惡,有三觀,但他不願意做好人,這跟世上大多數人一樣。至于為什麼,陳芷汀直到偶遇死神的那一刻,才明白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出于無知。至于在哪個方面的無知,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但凡是知道一點,相信一點,都不會做明知故犯的錯。

回到裘江。

農民知善惡,但因長期缺乏教化,善惡如同戲本一樣,屬于仰而望之的東西。活着最大,溫飽次之,傳宗接代再次之。道德良知的底線,在這三個必須解決的問題面前,全是唱戲,聽個樂之而已。

裘江有自己親身的體會,不願意再回到生養自己的農村老家,接受後天的教育之後,他也修正了自己的是非觀,可骨子裡的烙印無法完全清除,所以,面對活蹦亂跳的誘惹,本能總是戰勝理智,讓他沉溺于欲望之海,無力自拔。因糾結引發的苦惱,貫穿了他的前半生。

裘江更沒想到,直到陳芷汀離開,他才意識到,可以聊天的對象比絕色美女更難尋。茫茫人海,他再也沒有遇到可以讓他滔滔不絕講一兩個鐘的聊天對象,可以讓他在回答質疑中快速思考、搜羅信息、組織語言、提升高度的談話對手。陳芷汀不屈不撓的追問,被他打壓卻從不因為語言争執生氣的執着和理性,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錘煉。

他條分縷析的冷靜,滔滔不絕的辯駁,來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學堂中、法庭上得到的收益更大。

麥苗在雪被下積蓄能量,窸窸窣窣,等待春天伸展枝葉。

裘江漸漸有了名氣。回市區開展業務的腳步,走得從容自信。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