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課,3班少了一個學生,坐着爸爸的摩托車出去買資料,讓汽車刮傷。看到學生包着手臂回來上課,陳芷汀安下心,卻不知學生爸爸送孩子的同時,學生媽媽在家裡打了匿名投訴電話。
“為什麼别的班統一購買資料,3班上卻讓家長在外面買?别的班統一買的是16元,我帶孩子出去買就是17.5元?語文老師是不是和書店聯手賺差價?”
有關部門曾經處理過一件事。音樂老師按課程需要建議學生到某文具店購買葫蘆絲,報出學校名有七五折。有學生去錯了文具店,報了學校名沒有用,家長投訴到學校,查處到該老師與文具店聯手進貨,從中漁利一千多元。老師留職查看,通報批評。後面接班的老師繼續讓學生購買學習用具,不提文具店,也沒有折扣,學生從正規文具店全價購買。
有老師天真地建議,既然如此,為何學校不直接與書店或者文具店聯系,用更便宜的價錢給學生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具?比如詞典、畫筆、樂器之類。答曰“不可能”。正規資料進正規書店,隻有正規買賣,打折是非正規書店的作法。對于家長而言,文具學完就扔,沒有傳承,也沒有廢物利用,不在乎正版還是山寨。萬衆一心,能省一毛就一毛。
時勢造英雄,市場出庸夫。英雄與庸夫,沒錢都慫包。
領導明白陳老師的作法合乎規矩,但在投訴面前,沒錯也得找出錯處,無則加勉嘛。
向主任找袁诤核實情況,袁诤不擔心陳芷汀的作法,她擔心向主任問其他班怎麼做的。向主任是久經曆練的人,有問題處理問題,沒問題不找問題。反饋給家長,你反應的問題經查明不屬實,沒有收取回扣之說,希望提供更可靠的憑據。
學生爸爸回來,得知老婆為一塊五毛錢投訴陳老師,氣得要發瘋。
“陳老師對孩子怎麼樣,你眼瞎看不見嘛?還有張老師!你投訴陳老師,得罪張老師,萬一要換語文老師和班主任,馬上中考了,兒子怎麼辦?全班同學,全部家長,要把你兒子活活噴死!你蠢不蠢啊?”
“天天看手機看成弱智了你,無事生非的破爛事一學一個像!陳老師要收好處費,不用她去聯手回扣一塊五毛錢,我親自送家裡!你看送得進去不?過年說要給她拜年,哪一年讓我們去過?……”
學生爸爸畫蛇添足,打給張老師,說孩子隻是皮外傷,希望學校不要批評陳老師,相信陳老師的為人,不會收取回扣。張劍正不知怎麼回事,敷衍了兩句就挂了。聽了黃華的話中話,似乎窺到蛛絲馬迹。
呵呵。
向主任叫來袁诤,正面反面辯證分析,又下到備課小組親自指點。袁诤心裡窩着火,不想對陳芷汀發,知道她是迂人,發了也沒用,事情過去就算了,沒想到黃華這一羅嗦,讓她重新哆嗦起來。
警告完黃華,按不住心頭火,叫出陳芷汀算帳:
學生自己去或者跟家長去買資料,隻有九折打,吃飯喝水搭城巴,少說也得多出十幾塊錢。幾百個學生同時外出,出點意外是正常現象。你班上資料沒買齊吧?這周你上完課部分學生沒有練習做對吧?學生或家長肯定對你有意見。初三了,分秒必争,外出一趟浪費多少時間?還有家長認為你和書店聯合賺學生的錢,當然你不差錢,但同事一場,連累大家都緊張也不好吧?
陳芷汀一句話回不出。腦海裡出現兩個班的學生紛紛出門去各個書店購買學習資料的場景。這家書店沒有換另一家。馬路上車如蟻陣、塵埃滾滾、熱浪翻騰,學生茫然、家長焦灼……她想得眼眶發熱,心如淋醋。
嶽曉明得知3班4班沒有統一訂購時,送她一套教師版,說是自己多出來的,然後輕描淡寫地提醒她,“唐明書店”進了幾百本,讓學生直接去,免得到處瞎跑。她覺得告訴學生哪間書店都是違規的,愣是沒說。聽課代表講,好些學生跑了四五家書店,才在買到的同學提醒下去了唐明。
當她把自己的後悔告訴徐珊時,徐珊打量她的目光卻像看腦殘人。
“哎喲喲——學生家長去買個資料你就難過,學生為買資料受點皮肉傷你就受不了?真看不出啊!那你自S算了。怎麼着?每年中考高考沒見過?全中國行動起來,奔赴同一個目标——考場!下跪的不活的跳樓自S的家長送考出車禍不告訴孩子的,有多少?你不知道?你教書隻管自己門前三分地,怎麼教育學生胸懷世界放眼天下,哎不是——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總之要高瞻遠矚才能教育出雄心壯志的學生是吧。看看你,飯碗裡裝的中考都看不清,你怎麼教出放眼世界的學生?别說他買個把資料受點皮肉傷,就是參加考試的路上受了重傷,你要關心的也隻有一件事——”
——徐珊的語氣突然由急促淩厲變得溫柔可親又不容置疑——
“請問還能來參加考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