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一切都解決了。
也許有家長打了投訴電話,讓出行成為必然;也許事情越來越荒誕,有官部門怕留下惡名;也許大家都明白了,想得越多越混亂……知行合一嘛。
知道應該去做就去做,想那麼多幹嘛?
因為别處的意外捆住自己的手腳,才是愚蠢緻死的大意外。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不正是笑這些嘛!
天生一個王陽明,告訴人們怎麼做。心随意走,知道對就去做,知道錯就停止。不因他人錯而獲利就跟風,不因他人善而被欺就變惡,不因他人奢華而眼紅,不因他人貧寒就踐踏。每個人都隻是活一個自己,人人是俗世之塵,人人是心中活佛。無須外求。
學校收到通知:已經安排好秋遊的學校在兩日内舉行活動,沒有安排的學校可于明年春季做計劃。
東正和西嶺立刻行動。按慣例都是周五舉行外出活動,返校後直接回家,這次破例,東正中學第一個出發——遊玩地點比不上西嶺,第一個出發也能讓學生嗨一陣子。
當天下午最後一節課後,三個年級同時放假,學生回家準備活動用品,主要是零食,次要是藥品或雨具。
第二天一早,三個年級浩浩蕩蕩,錯點出校,向遊樂園(初一初二)和科技館(初三)進發。
那一天的校園安靜異常。上課鈴、廣播操和眼睛保健操按時響起,回蕩在寂靜的校園。
所有的擔心都是杞人憂天。叽叽喳喳地出去,平平安安地回來。下午5點至7點,三個年級依次返校。
也許正是“綢缪”太久,老天爺看不下去了,不下雨不刮風不出一丁點兒意外。
都是唯物主義者嘛,神佛鬼怪不擺案頭、不放心中,一個地方出意外就全民皆“病”,偶然性還是必然性,磚家去哪裡了?還好,“病”來山全倒,病去“思”全無。人心能生出七百二十個花樣,規矩能劃出萬兒八千個道道,以後的路,車到山前再說吧。
班主任跟車出行,年級出班主任的門票錢,其他任課老師不得随同學生一起出遊,因為旅行社不肯出老師的門票錢,學校也出不起。老師跟學生外出要負責安全,等同于上班,沒理由還得出錢,于是,沒有自習任務(看着不參加活動的學生上自習,不得用手機打遊戲)的老師,忙裡偷得一日閑,大多悄悄地沒來上班。
“通過社會實踐融洽師生關系,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教育目标,略做修改即可。
學生返校吃過晚飯回教室上自習,校園又恢複以往的安靜。那種日日相似的安靜,讓前幾天的風浪像做夢一般不真實。
全體班主任看晚修。
陳芷汀看學生安安靜靜寫理科作業,想到操場走一走。這幾天的感覺好像度日如年,安靜走走,捊捋思緒,調整一下自己。下樓時看到嶽曉明正要進操場,停住腳步,悄悄退了回來。
嶽曉明需要反思自己。他想獨自走走,剖析自己的問題,眼睛餘光看到陳老師從樓上下來,估計是到操場散步。他不想遇見任何人,猶豫片刻,默默回去了。
張劍正看陳芷汀從教室出來,讓班長坐上講台看紀律。他想陪陳老師走走,順順氣,然後發現陳芷汀退了回去,然後看見嶽曉明也轉了回去。唉,他歎口氣,幹脆自己走吧。剛下了三四階,看到李桔從另一邊下來,邊走邊望向他這裡。唉,他歎口氣,也回去了。
班主任沒能像往常一樣,在學生活動時聚在一起說笑。
陳芷汀一直跟學生在一起,副班長劉恺和語文課代表薛靓靓陪着她,還玩了幾個項目,三個人笑得像花一樣燦爛。張劍正看着眼熱,也不敢過去,怕打擾了陳芷汀的好興緻。李桔過來找張劍正,想讓他陪着自己玩,張劍正躲開了。
沒有張、嶽二人起哄,李紅英、吳志敏就是領導,聚攏起來的幾個班主任也不随意說笑,客套幾句全散了。
李紅英有點想念嶽曉明。這個貧嘴賤舌的家夥,就是讨人嫌!
麻煩像折疊起來的冰塊,雖然層層累累,也擋不住生活的春水一往無前,推着擠着向前流,漸漸消融于生活的浪潮。
上帝你笑吧。我們就是平庸的渺小的善惡交錯良莠不分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