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内容無非是一些民事糾紛。
李珩沒花多少時間便在草卷上寫下五道判語的關鍵詞。
判語之後是诏诰表各一道。
诏,則要求考生為皇帝起草命令文告;诰,則是表彰封贈類的文書;表,臣子向皇帝陳述意見或事情的文書。
類似于應用文寫作,難度不大。
李珩寫完後還剩下很多時間,不過他沒有繼續下一步,而是按照自己原定的節奏選擇休息。
那名監試李珩的号軍越發地奇了,因為這次他發現當其它考生還在埋頭苦思時,李珩竟然在……倒頭就睡
号軍得出一個結論。
此人要麼是天才,要麼就是來打醬油的。
三天的考試很快結束,江曜依舊在門口接李珩回府。
每次考完,李珩看見江曜都覺得渾身所有的疲憊卸了一空。
八月十五日最後一場考試。
這一場考的是,策問五道,每道題三百字以上為宜。
策問由主考官針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出題,考察考生對于時務的靈敏程度。
如其中一道為,“西羌屢犯邊境,我朝之兵制,或有屯田戍邊,或有征調之師。試析其利弊,且論如何固邊防。”
李珩分别分析屯田戍邊和征調之師的利弊。
如屯田戍邊的利在于,一,糧食供應穩定。二,使得軍隊熟悉邊境環境。三,節省财政開支。
其弊端有二:一,士兵需要兼顧農事訓練和軍事訓練,緻使戰鬥力分散。二,長期駐守邊境,缺乏應對多樣化作戰場景的能力。
……
鄉試罷,考生們脫離苦海,同考官和主考官的任務還未結束。
考生答卷先交由受卷官,受卷官将試卷送往彌封所,由彌封官将姓名糊上。
謄錄官将考生的墨卷謄錄成朱卷,再編上序号。經對讀官校對後,把墨卷交掌試卷官封存,而朱卷則送主考、同考官審評,最後由主考官決定名次。
各房晝夜不眠,忙忙碌碌。
本經為《尚書》的同考官發現自己房有一卷可望在本此鄉試奪魁,興奮不已,忙叫其它同考官一起來賞鑒此文……
最終這份試卷被推到主考官付堅面前,付堅先是翻看首場試卷,頗為滿意而後又着重看了二三場之卷,當場拍案叫絕,定此卷為鄉試第一。
……
鄉試成績還未出,江曜就要出發到魏州去上任了。
事發突然,魏州鬧水澇,缺能主持大場面治水的官員。
江曜即可拜離皇帝,下魏州。
渡口,江曜一家,還有李珩送江曜下魏州。
齊靜姝百般感慨,十七年匆匆而過,眼下江曜已經從牙牙學語的小孩成長為一個能獨擋一面的大人。
齊靜姝忍着眼裡的淚水,朝江曜說:“曜兒在外一定注意身體,莫忘記時常給家裡來信。”
江曜:“母親放心。”
江伯賢拍了拍他的肩膀,自豪地道:“大膽幹。”
江曜:“是。”
江青冉笑嘻嘻道:“去了魏州有什麼好玩的别忘了給我寄一份過來。”
江曜笑了笑道:“好。”
說罷,江曜看着李珩,李珩亦看着江曜,隻是這麼對視着,卻久久不言語……
李珩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明明有很多話想說……
要照顧好自己。
要給他來信啊,講講魏州。
今年過年回不回來。
不要逞強啊。
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累。
……
可是……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話來,怎麼也說不出話來。
“你……保重。”
最後倒是江曜先開的口。
“……你也是。”
李珩艱難地吐出三個字。
“嗯,會的。”
江曜笑了笑,他漂亮的藍色眸子同湖水的顔色融合。
李珩的心卻絞一般疼。
船行漸遠,直到激不起一絲漣漪。
岸上人望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