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擡眼一看,還是老熟人。
“妮兒,這麼快就出攤了?”大陶村的大哥熱情地打招呼。
于知樂笑着應聲:“剛好趕上趟。”
“喲,準備得可真充足。”大哥看見攤子裡的人和竈台前的配菜,驚歎道,“不過,這價格不低啊。”
算上來湊熱鬧的陳昭,他們一共來了七個人,在大集裡很罕見,别的吃食攤子最多就三人。
而攤前的木闆上寫了早、午供應的種類,并标明了價格。
早——海鮮河粉三毛一碗;午——泡椒米粉三毛一碗,注:加五分錢可加兩葷一素配菜。
“每份都有肉有菜,物有所值。”于知樂說。
大哥還想說什麼,攤前來人了,急忙跑攤子招呼。
其他方向的攤子都是大集改制後新申請副業組的村子,第一次擺攤,好奇地盯着于知樂等人。
“老闆,給我配碗五毛錢的海鮮河粉。”陳昭往長凳上一坐,把五毛錢拍到桌上,開始演上了。
一不小心用力過猛,他的掌心隐隐發熱,面上卻保持着豪橫的神情。
于知樂啞然失笑,但還是生火給他煮河粉。
打開骨頭湯的木桶蓋子,香濃鮮美的味道悄然向四周擴散。
“文心,殺一隻鮑魚。”于知樂邊說邊往小瓦鍋舀上滿滿一勺淡白色的湯。
緊接着,她依次加入蛤蜊、蝦、小鱿魚和肉末。
湯咕噜咕噜地沸騰着,香味以更快的速度入侵大集各個角落的空氣。
加了海鮮的骨頭湯多了一份鮮美,味道變得更誘人,漸漸吸引了早起出門覓食的工人。
衆人駐足攤前靜看,與相熟的人小聲讨論。
大多數人都覺得三毛一碗河粉有點貴,但又被香氣勾得直咽口水,内心糾結不已。
于知樂沒有在意衆人的圍觀,加入河粉和各種素菜,最後進行調味。
全家福河粉滿得幾乎要溢出來,被葛泰穩穩當當送到陳昭面前。
“真鮮。”陳昭深深吸了一口氣,首先喝了一口湯。
湯鮮美醇厚,一下俘獲了他的味蕾。
蝦肉鮮甜,鮑魚肉質飽滿,鱿魚爽口彈牙,而主角河粉集合了所有食材的味道,口感韌彈爽滑。
陳昭吃相斯文自然,臉上露出享受滿足的表情。
他不說話時,氣質與往常截然不同,個人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
圍觀群衆的天平逐漸向一側傾斜。
“前面的人讓一讓。”一道吊兒郎當的聲音劈開人群,一屁股坐在陳昭對面。
他看了看木闆,直接指着吃得開心的陳昭,說:“來一份一模一樣的。”
“好,五毛錢。”于知樂揚起标準的笑臉。
小年輕見了她,眼都直了,呆呆地盯着她的笑臉。
“同志,五毛錢。”張文心重複她的話。
霍天和回神,耳朵染上微紅,磨磨蹭蹭地掏出一沓錢,抽出一塊錢遞給于知樂。
“好的,稍等。”于知樂還他五毛錢。
霍天和接過錢攥緊,點點頭。
他的發小是公社負責副業組申請的幹事,每次有新的吃食攤子都會提前通知他。
可是,發小沒說海隅村副業組的負責人長得這麼漂亮啊!
想着想着,他的耳朵越來越紅,忍不住又偷瞄了一眼于知樂。
“這是罐頭廠廠長的兒子。”有人認識霍天和,小聲地向身邊人介紹。
那人恍然大悟:“就是那個吃遍海縣的霍小爺啊,聽說他說不好吃的攤子都幹不過一個月。”
“對,我們先等他嘗過再看要不要吃。”
其他人豎起耳朵聽,同樣打算先觀望霍天和的态度。
很快,霍天和的河粉端上桌,他迫不及待地嘗了起來。
“唔,好吃。”他舀了湯和河粉一起送進嘴裡,眼睛發亮。
他着急得一口接一口,顧不得燙,吃得滿頭大汗。
“怎麼樣?好吃吧。”陳昭得意地說。
霍天和猛地點頭同意。
“你中午再來一趟,泡椒米粉也超級超級好吃。”陳昭熱情安利。
“海鮮河粉三毛一碗,每碗都有肉末、鱿魚、蛤蜊和蝦,還有素菜!加五分錢可以再任選兩葷一素。”張文心吆喝道,“我們的湯底是熬了幾個小時的骨頭湯,海貨都很鮮活,帶了飯盒的可以打包帶走。”
原本還在猶豫的人慢慢圍上來點餐,陳昭讓出位置。
于知樂和張文心立即開煮,每人負責三個小瓦鍋。
葛泰趁機大聲介紹外送服務,引起大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