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于知樂臨時想到的最适合的一次性餐具,價格便宜又好用。
大夥自覺地排隊,舉着半片菜葉從于知樂的鍋鏟下接過一口量的炒河粉。
很快,鍋裡的河粉就分完了。
許多人連同生菜一并塞入口中。
咬破脆爽的生菜,口感嫩滑的河粉帶給他們驚喜,讓他們回味無窮。
“每份河粉裡會有一個雞蛋、半勺肉末,這是一份的量。”于知樂抓起一把河粉展示。
霍天和吃得兩眼一亮,連忙掏出一塊錢,說:“我要再加一份炒河粉。”
“好,馬上來。”于知樂讓葛泰收錢,立即開炒。
六眼竈台前的張文心同步開始煮粉。
其他客人回過神,紛紛開始點單。
直接愛上的人隻點炒河粉,沒那麼喜歡的人照舊點海鮮河粉。
還有一小部分人兩種都想吃,難以取舍,在于知樂的建議下拉來幾個熟人拼一份炒河粉。
一通操作下來,桃花村的攤子損失了一半的客流,徐宇氣得臉都青了。
小李的表情也不大好,看于知樂的眼神帶上幾分怨恨,滿心煩躁地給客人煮粉。
粉端上桌,客人一嘗,發出幹嘔聲。
“什麼玩意?腥臭腥臭的,隔壁攤子的河粉可沒有那麼硬,難吃死了,給我退錢!”大嬸惱怒道。
徐宇連忙上前安撫:“隻是我們的大廚一時失手,我給你換一碗,再給你送兩種海貨和一樣青菜,你别生氣。”
“成,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大嬸的怒氣消散了幾分。
别的客人一聽,也吵着鬧着要免費贈菜,否則就退錢走人。
一番拉鋸下來,徐宇妥協了。
“好好做,虧本了大家都不好受。”他走到竈前,冷聲道。
小李哼了一聲,加長了煮粉的時間,并隻挑還活着的海貨加進鍋。
這次,除了粉煮得有些軟爛,味道還算過得去,客人也不鬧了。
十幾分鐘後,海隅村的第一批客人吃好了,桌子又立刻坐滿了人,還接到了不少外送的單子。
而桃花村的攤子偶爾來一兩個客人,顯得冷冷清清。
大集的早高峰過去,海隅村的河粉基本賣完,而桃花村還剩一大半。
“哼,讓他們學,虧死他們。”張文心見徐宇等人面色灰敗,隻覺得心情舒暢。
于知樂沒說什麼,隻掃了他們一眼。
臨近十點,兩人給副業組其他人煮粉做午餐。
獨特的泡椒風味為她們吸引了幾個在大集擺攤的客人,其中有一位曾在蜀省生活過幾年。
“太香咯,遭不住。”大姐說話時不自覺帶上蜀省方言口音。
粉入口的瞬間,她搖頭感歎:“太正宗咯,就咧個味道,我想了好多年。”
張文心向她問起蜀省其他的飲食習慣,被她嘴裡的火鍋驚得長圓了嘴。
“真的滿鍋辣椒?”她再三确認。
大姐笑道:“是咧,他們呐邊吃辣都是從小娃娃抓起的。”
“有機會我得去見識見識。”張文心說。
大姐爽朗一笑:“是咧,有機會多出去走走,對妹兒好。見識多了,看人就不會走眼。”
随後,她還給大家講了蜀省的山山水水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
衆人聽入了迷,對蜀省很是向往,在她離開後還在讨論。
“唉,好遠,我連省城都沒去過,這輩子應該是沒機會去的了。”葛小菊長歎了一口氣。
張靈附和:“像太陽一樣遠。”
于知樂搖頭,自信道:“将來,每一個人都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她的話讓她們心中都升騰起希望的小火苗。
彼時,太陽已經快要爬到頭頂。
于知樂和張文心重新回到竈台前,按照上周預定的外送單子開始煮粉。
考慮到這次外送多,她們還帶了幹稻草做保暖,以保證粉送到客人手中還是熱的。
距離工人下班還有十幾分鐘,所有的粉都煮好了,外送三人組帶着各自的單子出發。
咣當咣當,船廠打響了下班的鈴聲,周邊幾個廠的工人開始朝大集走來。
于知樂幾人已經準備就緒,隔壁攤子的徐宇三人亦然。
當大集中再次出現藍色的身影,徐宇不再顧及面子什麼的了,扯着嗓子大喊:“味道與國營飯店一模一樣的紅燒小排粉,隻需要三毛錢,不要票。”
他的話勾起工人們的好奇心,大家緩緩朝這邊走來。